十二、外科疾病

(一) 防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方

1.治關節炎方

方1 橡子刺菜

【配方】橡子、刺菜。

【製用法】用7粒橡子,7棵刺菜,砸成肉泥,攪拌均勻,糊在關節的疼痛處,用紗布包上,繃帶纏住,3日後揭開。揭開時,發現原來的疼痛處有水皰,說明把體內的寒氣或病毒拔出來了,之後水皰自然消失,關節痛緩解。

【功效】治關節痛。

方2 酒浸葡萄幹

【配方】葡萄幹、白酒。

【製用法】將葡萄幹放在淺的器皿裏,倒入白酒浸沒,不封蓋,約7日,其間略攪拌。將製好的葡萄幹放進有蓋的瓶內,每日食20~30粒,數周後關節退腫,繼續服3個月,手指可

以伸張握拳。

【功效】治風濕性關節炎。

方3 桑葚泡白酒

【配方】桑葚、白酒。

【製用法】桑葚500克,白酒1 000毫升,將桑葚泡入酒中1周,濾渣,早晚各服15毫升。

【功效】治風濕性關節炎。

方4 羊骨黃酒

【配方】羊脛骨、黃酒。

【製用法】羊脛骨250克,炙黃後研末。用溫黃酒送服,每次6克,日服2次。

【功效】有祛風散寒、化濕止痛之功效。治關節炎。

方5 辣椒陳皮酒

【配方】紅辣椒、陳皮。

【製用法】取小尖紅辣椒10克,陳皮10克,用白酒500毫升浸泡7日,過濾後,每日服用2~3次,每次2毫升。不能飲酒者,用此藥酒塗於疼痛處,來回塗擦,然後用麝香止痛膏貼敷患處。

【功效】治老年關節炎。

方6 春季櫻桃泡白酒

【配方】櫻桃、白酒。

【製用法】櫻桃1 000克,白酒1 000毫升,浸泡1周,每日早晚飲酒20~50毫升。

【功效】治風濕性關節炎。

方7 六味地黃丸

【配方】六味地黃丸。

【製用法】每次18克,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治類風濕關節炎。

方8 樟木屑浸洗

【配方】樟木屑。

【製用法】樟木屑1.5~2.5千克,放至水中煮開,乘熱浸洗,每次40分鍾,每日1次,連洗7~10次。

【功效】主治痛風關節炎。

方9 醋汁鮮蔥

【配方】醋、鮮蔥。

【製用法】普通醋500毫升,鮮蔥500克切成段,一起放入鍋裏煮沸,略涼後用紗布蘸醋汁擦洗關節炎處,一次洗10分鍾,1日6次(多擦也可),15日後可見效。

【功效】治關節炎。

方10 薑汁外敷

【配方】老薑。

【製用法】取老薑一塊,剁成碎片裝入紗布中紮緊。在盆中注入半盆熱水,將紗布放在盆中來回搖蕩,薑汁就會滲透到水裏,再把毛巾浸入薑水中,絞幹毛巾,熱敷於疼痛的部位,堅持1周。

【功效】治關節痛。

方11 檉柳根楊樹花湯

【配方】檉柳根30克,河草根、楊樹花各15克。

【製用法】水煎,熏洗患處,每日2次,14日為1個療程。

【功效】治關節炎。

方12 天南星陳酒膏

【配方】天南星、生半夏、陳酒。

【製用法】天南星、生半夏、生川烏、生草烏各15克,陳酒、蜂蜜各適量。將前4味藥共研細末,用陳酒、蜂蜜調成軟膏狀,備用。外用,搽敷患處。

【功效】治關節炎。

方13 獨活懷牛膝湯

【配方】獨活、懷牛膝、炙熟地黃。

【製用法】獨活片15克,懷牛膝15克,入骨丹15克,炙熟地黃15克,五加皮15克,沙川芎15克,酒當歸25克,加清水2碗,煎成1碗藥汁,兌水酒1碗,連服5日。

【功效】緩解風濕病。

方14 馬齒莧泡酒

【配方】馬齒莧、白酒。

【製用法】馬齒莧、白酒各500克,裝入小壇子裏,封口埋在地下,半月後取出。一日飲服2次,每次飲服25克,連續服5~10日。

【功效】治關節炎。

方15 兩麵針煮雞蛋

【配方】兩麵針、雞蛋。

【製用法】兩麵針15克,雞蛋2隻。將兩麵針與雞蛋同煮,待蛋熟後去皮,再煮片刻即成。飲湯食雞蛋,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主治風濕骨痛,挫傷疼痛等症。

方16 大蒜泥

【配方】大蒜頭。

【製用法】取3~4顆大蒜,搗成泥敷在布上,置關節炎患處,再用塑料薄膜包紮起來,一般敷2小時,時間太長會傷皮膚。藥取下後,用幹淨棉布把患處裹起來,注意局部會出現脫皮。

【功效】治療關節炎。

方17 紅辣椒泡酒

【配方】紅辣椒、老薑、白酒。

【製用法】取紅辣椒30個,老薑100克(切碎或打細),胡椒90粒,花椒20粒,用白酒浸泡(浸泡時間:冬臘月1個月,七八月10日,其他季節20日)。用布條蘸藥酒擦患處,每次隻能擦一個部位,一般隻需2~3日,嚴重的7~8日會有所緩解。塗抹後患處會發熱,隻能用手輕拍退熱,決不能用手抓、摳。

【功效】主治風濕麻木、關節炎、腫痛;肩周炎、類風濕關節炎及骨質增生者禁用。

方18 幹紅椒泡酒

【配方】幹紅椒、白酒。

【製用法】幹紅辣椒50克,白酒500毫升,將辣椒切成兩段,浸泡酒中,放置10日左右即可飲用。每日用量不超過25毫升,酒量大者也不得超過50毫升。

【功效】具有除濕祛痹、散寒止痛、活血生發的作用。主治風寒痹症,關節疼痛,或跌倒損傷,瘀血腫痛。

2.治肩周炎、骨質增生方

方1 桑葚木瓜酒

【配方】桑葚、木瓜、白酒。

【製用法】將桑葚250克(鮮品可用500克),木瓜100克,大棗50克,冰糖100克,共放於酒罐中,加入白酒3 000毫升密封浸泡,約15日後即可飲用,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功效】治療肩周炎。

方2 幹竹花湯

【配方】幹竹花、白酒。

【製用法】每日取50克幹竹花,放入煎中藥的陶罐內,加入適量冷水,煮沸20分鍾後,倒出1小碗,待溫後喝掉即可,1日煮飲2次。若能飲白酒者,則以1 000毫升酒泡500克竹花,7日後開始飲用藥酒,每日早晚飯後各飲1~2小杯收效會更好。

【功效】治療肩周炎。

方3 雲南白藥

【配方】雲南白藥。

【製用法】取雲南白藥2克,用白酒調成湖狀,攤在追風膏藥上貼於患處,每日更換1次。貼敷後用熱水袋熱敷20~30分鍾,以增加療效。

【功效】治肩周炎。

方4 麻油白醋

【配方】麻油、白醋。

【製用法】在患處塗麻油,把白醋倒在紗布上(要濕透),然後敷在患處,再在紗布上蓋上薄膜塑料,用熱水袋焐1小時,每日2次。效果良好。

【功效】治療骨質增生。

方5 丹皮根煎水

【配方】丹皮根。

【製用法】每日取丹皮(牡丹的根皮)40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時,然後用文火分別煎煮2次,每次15分鍾。2次煎液合在一起,分3次飲用,7日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痊愈。

【功效】使用本方時,一定要辨證施治,陽熱亢盛患者,療效滿意,有效率達100%。若脾腎陽虛或陰寒內盛的患者則療效欠佳。其他部位的骨質增生、關節炎患者不妨也可一試。

方6 生薑米醋

【配方】生薑、米醋。

【製用法】把生薑切碎搗爛,拌點醋,按照患處的麵積把生薑敷上,用布纏上,外麵再包上塑料布防止濕褲子。與此同時在外敷處進行熱敷,生薑幹了就換新的。

【功效】對治療膝關節骨質增生有效。

3.防治腫痛方

方1 雌烏雞麻黃牛蒡子

【配方】雌烏雞、麻黃。

【製用法】雌烏雞1隻,麻黃、牛蒡子各15~20克。將雞去內髒毛雜,洗淨,與兩藥同入鍋(勿用鐵鍋),燉煮,不加調味品,食肉飲湯,早晚分服。

【功效】防治腫痛。

方2 鬆果泡酒

【配方】鬆果、白酒。

【製用法】用7個(多幾個亦可)現采摘的未開花落種的鬆果,浸泡在500毫升60度的白酒中,15日後即可使用。用紗布蘸此酒搽病痛處,搽後用手輕輕搓之,效果更佳。

【功效】治軟組織腫痛。

方3 蔥頭生薑汁

【配方】蔥頭、生薑。

【製用法】取蔥頭500克,生薑500克。兩藥共搗爛絞汁,用上等醋燒滾開後,將蔥、薑汁放入,再熬成膏樣,攤厚布上,敷於關節冷痛處。1劑藥可連續敷用3~5日。使用2~3劑病可顯效或愈。

【功效】本方有祛寒濕、通血脈、止痛之功。

方4 茄子食醋

【配方】茄子、食醋。

【製用法】茄子加醋一起搗爛,外敷患處。

【功效】治無名腫毒及蜂蟄腫痛。

方5 蟹殼穿山甲散

【配方】蟹殼、皂角刺、穿山甲。

【製用法】蟹殼5克、穿山甲10克、皂角刺7枚,焙幹研末黃酒衝服。

【功效】治無名腫痛。

方6 冬瓜皮赤小豆湯

【配方】冬瓜皮、赤小豆、紅糖。

【製用法】冬瓜皮50克,赤小豆100克,紅糖適量,加水煮爛後食用。

【功效】治無名腫。

方7 辣蓼湯

【配方】辣蓼。

【製用法】辣蓼30克(鮮者加倍),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7日。

【功效】對不明原因下肢水腫有效果(孕婦禁用)。

方8 海帶海藻湯

【配方】海帶、海藻各15克,小茴香6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次服食。

【功效】治睾丸腫痛。

方9 紅花金銀花湯

【配方】紅花、金銀花、大黃、黃連各15克,夏枯草30克。

【製用法】將上藥裝入紗布袋,置臉盆內,加水4 000毫升,文火煎20~30分鍾,取出藥袋,趁熱熏患處,待溫度適宜,將會陰及陰囊浸入藥液中。每日2~3次,每次30分鍾,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治陰囊血腫。

方10 蛇床子黃芩苦參湯

【配方】蛇床子、黃岑、金銀花、苦參各30克,黃連、紫草、香附各20克,魚腥草50克,大黃10克,甘草7克。濕毒浸淫加上茯苓、蒲公英、黨參各30克。

【製用法】上藥加水1 600毫升,煎30分鍾,用4層紗布高壓消毒後濾出藥液,再將冰片4克,芒硝10克,兌入藥液溶化,稍涼後熏洗患處15~20分鍾。用過的藥液與原渣煎10分鍾後再用,每日4~6次,每劑用3日。

【功效】治龜頭炎。

方11 黃芪雞血藤湯

【配方】黃芪、雞血藤、丹參各30克,小茴香、紅花、羌活各10克。

【製用法】水煎、熏洗局部,每次30分鍾,每日2次。每劑可用2~3日。1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治精索靜脈曲張。

(二)治疝氣方

方1 小茴香湯

【配方】小茴香。

【製用法】小茴香18克,稍研碎。每次用6克,放入陶瓷杯內,倒入沸開水100毫升,蓋■10分鍾,待微溫1次服完。15分鍾後,再用沸水100毫升衝服第2次。服後即仰攏,膝關節半屈曲,靜臥40分鍾。若疝塊不回複,次日再服1次,一般服用1~3日見效。

【功效】治老年疝氣。

方2 桂圓肉白豆蔻湯

【配方】桂圓肉、白豆蔻、大茴香。

【製用法】桂圓肉120克,文火炒至先冒白煙後冒黑煙為妥,白豆蔻6克、大茴(九角者佳)9個共焙黃,再與桂圓肉共碾成細末貯藏,另置黃酒500毫升備用。用時,將黃酒裝入容器內,以細碗蓋緊,文火燒沸,剩約300毫升時,藥末倒入酒中,充分攪拌待溫,分4次服完,每日2次,早晚服。一般連服3劑可愈。

【功效】治腹股溝直疝。

方3 陳向日葵稈

【配方】陳向日葵稈。

【製用法】陳向日葵稈1根去皮用莖,以水煎至1碗,紅糖水衝服。

【功效】治疝氣。

(三)防治腰腿痛方

1.治腰椎間盤突出症方

方1 地龍穿山甲湯

【配方】地龍20克,穿山甲10克,土鱉蟲10克,全蠍10克,烏梢蛇10克,痛劇加製乳香、製沒藥、川芎、丹皮、生地黃各10克。腰痛加羌活、杜仲各15克。腿痛加獨活、牛膝各15克。

【製用法】1個月為1個療程。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忌寒涼辛辣食品。

【功效】治腰椎間盤突出。

方2 羊肉歸薑湯

【配方】羊肉500克,當歸50克,生薑50克。

【製用法】加鹽適量,煲湯食用。

【功效】有通陽活血及止痛的效果。

方3 黑豆核桃豬腎湯

【配方】黑豆、核桃仁、豬腎。

【製用法】黑豆90克,核桃仁60克,豬腎2個,共煮熟後食用。

【功效】有益腎填精、滋養椎間盤的作用。

方4 羊腎杜仲

【配方】羊腎4個,杜仲30克。

【製用法】將羊腎去筋膜,切開,將杜仲炒熟研末後放入羊腎,外用荷葉包裹,再包2~3層濕紙,慢火煨熟。服時用少許白酒送服。

【功效】有補腎陽、活經絡的功效。

方5 蓯蓉羊腎

【配方】羊腎、肉蓯蓉。

【製用法】羊腎2個,肉蓯蓉30克。將羊腎去筋膜,切細,加肉蓯蓉和水煮湯,調味後服用。

【功效】溫補腎陽,適於年老體弱的患者服用。

方6 腰花粥

【配方】豬腰子、粳米、蔥白。

【製用法】取豬腰子1對,粳米65克,蔥白、薑、味精、黃酒、鹽各適量。將豬腰子洗淨,去筋膜,切成小塊,入沸水汆燙備用。將粳米洗淨,加水適量,小火煮成粥,加入腰花、蔥白、薑及調料,煮沸後食用。

【功效】適用於椎間盤突出症兼有腰膝軟弱、步履艱難的患者。

2.治坐骨神經痛方

方1 川烏烏蛇白浸泡

【配方】川烏、草烏、紫草、烏梅、烏蛇各15克,白酒500毫升。

【製用法】上藥置容器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日飲2次,每次飲用20毫升。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方2 桂枝白芍丹參湯

【配方】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參30克、製川烏9克,炙甘草9克。

【製用法】水煎服2次。

【功效】祛濕散寒,溫通經脈,化瘀止痛。

方3 川芎甘草香附湯

【配方】川芎3克,甘草3克,香附5克,牛膝5克,當歸6克,製草烏10克,製川烏10克,二花(金銀花)10克,建梅(烏梅)5克。

【製用法】將以上9味中藥加白糖200克,浸泡於500毫升35度的白酒中,密封7日後即可啟用,當然時間越長越好。每日早、中、晚飯後各飲1小杯。喝此藥酒時暫停其他藥,同時每日早晚堅持拍打患區鍛煉。

【功效】治坐骨神經痛。

3.治腰腿痛方

方1 綠豆泡白酒

【配方】綠豆、白酒。

【製用法】綠豆50克,泡入250毫升白酒中,用蓋蓋嚴。1周後飲用,每次飲酒25毫升,每日飲3次,10日為1個療程。

【功效】治腰腿痛。

方2 幹紅辣椒花椒湯

【配方】幹紅辣椒、花椒。

【製用法】幹紅辣椒25個,花椒30克。先將花椒加水3 000毫升,以文火煎30分鍾,再入紅辣椒煮軟,取出去子;將辣椒撕開貼在患處,共貼3層,以花椒水加熱熏洗1小時左右即可。每晚1次,連用7日。有散寒除濕之效。

【功效】治老寒腿疼痛。

方3 黃芪狗脊湯

【配方】黃芪30克,狗脊30克,淮山藥30克,川杜仲15克,牛膝12克,何首烏15克,黃精15克,木瓜12克,核桃肉3個。

【製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一般連服3~5劑可見效。

【功效】治老人腎虛腿痛。

方4 枸杞羊腰粥

【配方】枸杞子、羊腰。

【製用法】枸杞子50克,羊腰1對(洗淨去筋膜,切碎),大米100克,加水適量,以小火煮粥,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治腰痛。

方5 複方丹參片

【配方】複方丹參片。

【製用法】服用複方丹參片(或複方丹參顆粒)每次3片(或1袋),每日2~3次,溫開水送下。1周為1個療程,一般連服2~3個療程。

【功效】複方丹參片(顆粒)因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功效,故對體力勞動者常見的腰肌勞損有效。

方6 薏苡仁湯

【配方】薏苡仁。

【製用法】可以用薏苡仁50克加適量水煎湯,煮熟後每晚睡前食米飲湯,連服5~7日即有明顯效果。

【功效】治腿抽筋。

方7 絲瓜殼末紅糖湯

【配方】絲瓜殼、紅糖。

【製用法】絲瓜殼500克,用火焙焦,研成細末,1次3克,加紅糖服。

【功效】治筋骨痛。

方8 杜仲飲

【配方】杜仲。

【製用法】杜仲50~100克,切得越細越好,加油鹽炒黑,加水煮服,1周連服3次。

【功效】治腎虛腰痛。

方9 大棗白胡椒湯

【配方】大棗、白胡椒。

【製用法】大棗5枚,白胡椒7粒,煮水喝,每日1次,連服7日。

【功效】治腰腿痛。

4.治骨刺方

方1 川芎粉

【配方】川芎。

【製用法】可取川芎45克研成細粉,分裝在布袋裏,每袋裝藥粉15克左右,將藥袋放在鞋裏,直接與痛處接觸。每次用1袋,每日換藥1次,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幹後仍可再用,一般用藥7日後疼痛減輕,20日疼痛消失。

【功效】治腳跟骨刺痛。

方2 徐長卿川芎湯

【配方】徐長卿、川芎等。

【製用法】徐長卿200克,川芎200克,骨碎補100克,威靈仙根100克。加高度白酒2 500毫升和冷開水2 500毫升浸泡5~7日後,每日早晚各飲50克,40日飲完為1個療程。

【功效】治骨刺。

方3 梧桐葉醋浸

【配方】梧桐葉、陳醋。

【製用法】梧桐葉若幹(幹鮮皆可),洗淨,加適量水煎開後,加進食醋500克,煮30分鍾。待稍涼時浸泡患處,1日洗3次,1次30分鍾。

【功效】連續浸洗可治骨刺。

方4 小活絡丸外敷

【配方】小活絡丸。

【製用法】先將患處溫水洗淨,取中成藥小活絡丸6克,調蜂蜜研化,塗患處,外敷紗布,繃帶固定,白天行走不限,2日換藥1次,6日為1個療程,治療2~3個療程可愈。

【功效】治跟骨骨刺。

(四)防治足跟痛方

方1 米醋黃芪

【配方】米醋、黃芪。

【製用法】用米醋500毫升(山西或鎮江陳醋),內加黃芪50克,加適量水煮開,稍涼後趁熱將腳跟浸入熱醋中,以不燙傷腳為原則。醋液冷後,即停止。此方連用3次即愈。

【功效】治足跟痛。

方2 血餘炭

【配方】血餘炭、當歸、木瓜、皂角各等量。

【製用法】上藥去雜質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水煎取汁,待溫度適當時足浴20~30分鍾,拭幹後搓雙足心200~300次,以發熱為度。早、晚搓足跟部1次。

【功效】治足跟痛。

方3 祁艾烏梅湯

【配方】祁艾、烏梅。

【製用法】取祁艾60克,烏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藥汁,倒入盒內,再將磚燒紅放入藥液盆內,患足放於蒸汽上熏洗,並用衣物遮蓋,待藥冷至溫度適當後,再將患足跟底部放於磚塊上,乘熱下壓數分鍾(藥液可以反複使用),每日1~2次,連續7~10日為1個療程。

【功效】治足跟痛。

方4 烏梅陳醋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