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烏梅、陳醋。

【製用法】取烏梅適量去核加入醋少許搗爛,再加入少許鹽,攪勻,塗敷在患足處,用紗布蓋好膠布固定。每日敷1次,連用一段時間,有效果。

【功效】治足跟痛。

方5 仙人掌治足跟痛

【配方】仙人掌適量。

【製用法】將一片仙人掌的剖麵敷於足跟疼痛處,外用膠布固定,貼敷12小時後換另一片仙人掌。冬季用此法時,可將仙人掌剖開的一麵放在熱鍋內烘3~4分鍾,待其熱後再敷於患處。在治療期間,患者宜穿布底鞋,並應適當活動,以促進氣血經脈暢通。

【功效】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五)防手足皸裂方

方1 白及凡士林膏

【配方】白及10克,凡士林100克。

【製用法】先將白及研成細末,再將白及粉加入凡士林中調勻成軟膏,每日3次外塗患處,連用至愈。

【功效】治手足皸裂。

方2 生大黃甘草香油

【配方】生大黃15克,甘草30克,香油250毫升。

【製用法】先將大黃、甘草切碎後放入香油中,以文火炸至藥成焦黃色,過濾去渣備用。用時取適量藥液外搽患處,每日3次,連用10日。

【功效】治手足皸裂。

方3 毛狗脊蒼耳子液浸泡

【配方】金毛狗脊30克,蒼耳子、金錢草、白芷、五味子、苦參、當歸各15克。

【製用法】以上諸藥加水3 000毫升,煎取藥液2 000毫升,將患肢浸泡於藥液中,10分鍾後取出,每日1劑,日泡2~3次。可連用7~10日。

【功效】治手足脫皮。

方4 芥末粉漿糊

【配方】芥末粉。

【製用法】用40℃的溫水洗腳,泡10分鍾左右,然後擦幹,用溫水調好芥末,呈漿糊狀,不要太稀,用手抹在患處,穿上襪子,以保清潔,第2日再用溫水洗腳,再抹,2~3次即愈。

【功效】治療腳裂口。

方5 黃豆凡士林膏

【配方】黃豆、凡士林膏。

【製用法】取黃豆100克,洗淨,晾幹,研細,過篩,加入凡士林200克,調勻備用。用時先洗淨患處皮膚,然後敷藥膏以填平裂口為度,外用紗布敷蓋,每隔3日換藥1次,一般換藥2~4次即獲痊愈。

【功效】治手足皸裂。

方6 白藥軟膏

【配方】雲南白藥、凡士林。

【製用法】雲南白藥1瓶,凡士林50克,混合攪勻備用。每日早晚洗臉後與臨睡前,塗擦藥膏,稍加按摩,使藥膏滲透到裂口內。一般塗搽3~4日後即可見效,1周後即可痊愈。

【功效】治手裂。

方7 茄子花末

【配方】茄子花幹。

【製用法】茄子花陰幹,研為細末,每日取適量,以香油調成膏,每日塗抹2~3次。

【功效】可治手足皸裂、乳頭皸裂及肛裂等,3~7日即見效。

方8 香蕉甘油

【配方】香蕉、甘油。

【製用法】取熟透的香蕉1個,用手捏碎,再用甘油與其調勻成糊狀,放在容器裏備用。使用時先將患處洗淨,用“藥糊”反複在患處揉搓。連續3~5日即可治愈。

【功效】治療腳裂。

(六)治跌打損傷方

方1 麵粉和白酒

【配方】麵粉、白酒。

【製用法】將半碗麵粉,用白酒和好,敷在傷處,用紗布包好。疼痛減輕,消腫迅速。

【功效】治跌打損傷。

方2 木瓜泡酒

【配方】木瓜、白酒。

【製用法】木瓜1個,白酒500毫升。將木瓜切碎,裝入一個玻璃容器內,倒入白酒,密封容器口。15日後即能使用。

【功效】如腳不慎扭傷,一天搽上幾次,能很快就好。

方3 白酒米醋搽劑

【配方】白酒、米醋。

【製用法】白酒、米醋各30~40毫升,混勻,每次使用前稍加熱,然後洗擦局部,每日3次,每次10分鍾。

【功效】對急、慢性扭挫傷具有較好的消腫、散瘀和止痛效果。新傷3~5日即可消腫止痛(皮膚破損者不可用)。

方4 大黃幹榆樹皮粉

【配方】大黃、幹榆樹皮、雞蛋。

【製用法】大黃30克,冰片1克,幹榆樹皮16克,共研成細粉,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貼於患處,用膠布固定,連敷6~7日,每日換1次藥。

【功效】治軟組織損傷。

方5 鮮蓖麻葉榕樹葉

【配方】鮮蓖麻葉、鮮榕樹葉、生薑、白酒。

【製用法】取鮮蓖麻葉、鮮榕樹葉各等量,生薑2~3片,共搗爛,加入適量白酒拌勻,外敷患處,每日1次,一般3~5日可愈。藥量可根據患處大小酌情把握,但生薑不得過多,否則會起水皰,效果不佳。

【功效】治關節扭傷。

方6 白酒韭菜根調敷

【配方】白酒、韭菜。

【製用法】韭菜根適量,洗淨切碎,放入碗中,搗成黏糊狀,再用60度白酒將其調和適度敷於患處。用繃帶或幹淨布帶包紮固定,並盡量保持患部不動。過一段時間如敷藥變硬,可隨時噴灑本藥,以保持濕軟。這樣連續三四日腫痛即可全消,扭傷治愈,且不易複發,無後遺症。重症患者中間可換1~2次藥。

【功效】治腳扭傷。

方7 赤小豆外用

【配方】赤小豆。

【製用法】用適量赤小豆磨成粉,用涼水調成糊,於當日塗敷受傷部位,厚約0.5厘米,外用紗布包紮,24小時後解除。塗1次後血腫縮小至小棗大,按上法又塗1次,腫脹消除,疼痛消失。一般受傷後速敷者效好,當天塗敷血腫範圍小於5厘米×7厘米者,1~2次可治愈。

【功效】治血腫及扭傷。

方8 仙人掌

【配方】仙人掌、白糖。

【製用法】仙人掌250克,剝去外皮和刺,搗成泥,再加入白糖150克,拌勻,塗於傷處,幹後再塗。

【功效】治跌打損傷,可消腫除瘀血。

方9 活螞■黃酒

【配方】活螞■、黃酒。

【製用法】取活螞■(地■蟲),如無活者,以幹品1隻,洗淨搗爛,以溫熱黃酒送服,每日1次,服後臥床休息,最長1周可愈。輕者3~4日傷痛即除。治療期間多休息,忌房事,勿食酸醋、生冷、海鮮發物,防寒保暖。

【功效】治跌傷疼痛。

方10 樟腦酒

【配方】樟腦、白酒。

【製用法】2塊樟腦,碾碎後,用白酒浸泡,待溶化後,塗抹患處。幹後再除,反複塗抹。

【功效】治腳扭傷的腫痛。

方11 韭菜紅糖

【配方】韭菜、紅糖,根據傷處大小而定。

【製用法】將新摘的韭菜,去葉留根,把根用水洗淨,切碎,放入搗蒜缸內,加紅糖一起搗,搗成糊狀,敷在傷口上,用塑料布包好即可,12小時換藥,連換3次。

【功效】治扭傷。

方12韭菜酒

【配方】韭菜250克,黃酒100毫升。

【製用法】將韭菜洗淨後切段,與黃酒一起放入沙鍋內,用火煮沸3~5次。每日1劑,可趁熱服食。

【功效】活血化瘀,治療腰扭傷疼痛。

方13 三七葉外敷

【配方】三七鮮葉。

【製用法】白背三七鮮葉若幹,洗淨後搗爛為泥,敷於創麵,再用大片三七鮮葉蓋在上邊,用繃帶包紮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治急性扭挫傷。

方14 大黃幹榆樹皮

【配方】大黃、幹榆樹皮。

【製用法】大黃30克,冰片1克,幹榆樹皮16克,共研成細粉,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貼於患處,用膠布固定,連敷6~7日,每日換1次藥。

【功效】止痛消炎。治軟組織損傷。

方15 紅辣椒末

【配方】紅辣椒。

【製用法】紅辣椒若幹研成細末,將5倍於辣椒的凡士林入鍋溶解後放進紅辣椒麵拌勻,製成紅辣椒膏,用紗布塗上本膏敷於患處,每日1換。

【功效】治跌打傷淤腫。

方16 螃蟹麵粉外敷劑

【配方】活螃蟹、白酒等。

【製用法】活蟹1隻,白酒、麵粉、蔥各30克,生薑10克,共搗爛,用麵粉拌和,敷於傷處,每日1次。

【功效】治扭傷。

(七)防治凍瘡、痱子方

1.防治凍瘡方

方1 高錳酸鉀狗油

【配方】高錳酸鉀、狗油。

【製用法】1∶1 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淨凍瘡潰瘍麵,然後將狗油適量塗敷,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1日2次外敷,一般塗7~10日凍瘡潰瘍麵即可愈合。

【功效】防凍瘡潰瘍。

方2 兔毛燒灰

【配方】兔毛、紅蘿卜水。

【製用法】兔毛30克,燒灰備用。外用紅蘿卜煮水洗患處。兔毛灰用芝麻油調敷患處,每日1~2次。

【功效】防治凍瘡。

方3 山藥赤砂糖

【配方】山藥、赤砂糖。

【製用法】將鮮山藥50克切成片,放到大碗內,加赤砂糖50克,拌均勻,然後杵成糊膏狀裝瓶備用。用時先將凍瘡處用溫開水洗淨,拭幹後用山藥糊膏抹搽,每日2~3次。輕者4~5日可愈,重者6~7日可愈。

【功效】治凍瘡。

方4 傷濕止痛膏

【配方】傷濕止痛膏。

【製用法】先把凍瘡處皮膚洗淨,再把傷濕止痛膏剪成比凍瘡稍大些的小片,貼在凍瘡處,隔2~3天揭掉,將皮膚洗淨再換上新貼片,這樣2~3次就痊愈了。

【功效】防止凍瘡。

方5 凍茄稈水

【配方】凍茄稈。

【製用法】在皮膚未破的情況下,取凍茄稈(根部最好)適量,凍薑1塊,一並放在鍋裏,加清水大半臉盆,煎煮15分鍾,趁熱洗泡患處。當水涼時,可加熱可繼續洗泡。每晚睡前泡1次,每次30分鍾,至痊愈時止。

【功效】治凍瘡。

方6 雲南白藥

【配方】雲南白藥。

【製用法】早期紅斑型凍瘡,可用棉簽蘸少許雲南白藥酊塗搽患處,每日3~4次,連續1~2周。對已破潰的凍瘡,可將雲南白藥粉適量與黃酒調勻,敷患處,用消毒紗布包紮,次日即可結痂,3周內可愈。

【功效】治凍瘡。

方7 蛋黃油

【配方】雞蛋。

【製用法】將新鮮雞蛋煮熟將蛋黃放在鐵勺上,置於文火上煎熬,使出蛋黃油,冷卻後備用。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傷口,敷上蛋黃油,用紗布包紮好,3~5日傷口即愈合結痂。

【功效】治療凍瘡。

方8 櫻桃泡酒

【配方】櫻桃、白酒。

【製用法】將鮮櫻桃放入瓶內,加入75%酒精或高度白酒密封,比例1∶3。放於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中(家住農村可埋於深50~60厘米的土中),冬季取出備用。

用酒精櫻桃液塗搽凍瘡部位,每日3~4次。如局部已破潰並有感染時,可先用此液洗去膿液,再取酒精浸泡過的櫻桃數枚,去核搗爛如泥,敷於患處,然後用紗布包紮,每日1~2次。在治療凍瘡的同時,應注意保暖。用此液洗搽局部並輔以按摩可預防凍瘡。

【功效】治凍瘡。

方9 鬆子仁

【配方】鬆子仁。

【製用法】鬆子仁30克,搗爛加菜油調成糊狀,敷患處,每日換1次。

【功效】治凍瘡。

方10 白蘿卜

【配方】白蘿卜。

【製用法】取白蘿卜1個,洗淨切成厚片,用火烤熱,睡前蘸薑粉塗擦患處10~20分鍾,每日1次,至痊愈為止。

【功效】治凍瘡。

方11 辣椒酒

【配方】鮮辣椒、酒精。

【製用法】取鮮辣椒3~5隻,放入250毫升75%酒精裏,密封浸泡7日,製成辣椒酒。

【功效】用來塗搽局部紅腫發癢的初起凍瘡,可緩解症狀,防止潰爛。

方12 柿子皮

【配方】柿子皮。

【製用法】治療已經破皮的凍瘡,用柿子皮50克,烘幹後研成粉末,用熟菜籽油適量調勻後敷凍瘡患處,每日換1次,一般5日左右,凍瘡破皮可愈。

【功效】治凍瘡。

方13 羊油

【配方】羊油。

【製用法】羊油1塊,用布包住,在文火上把羊油烤化,塗在凍裂的手上,當時就止血消痛,不出3日可痊愈。

【功效】治凍瘡。

方14 山楂水

【配方】山楂。

【製用法】山楂120克,水2 500毫升,煎湯去渣,溫洗患處,每日1次,一般3次可見效,此方適用於局部未潰者。已有潰爛者,將鮮山楂砸成糊狀外敷,每日換藥1次。

【功效】治凍瘡。

方15 仙人掌

【配方】仙人掌1片。

【製用法】將仙人掌洗淨,去除皮刺,切碎,搗爛成糊狀。將藥糊外敷於患處,藥糊的厚度以能蓋住患處皮膚即可,然後以紗布繃帶包紮。5日換藥1次。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方16 鮮白蘿卜白附子湯

【配方】生薑、白蘿卜、白附子。

【製用法】凍瘡患者,在凍瘡未潰時,可用生薑25克,鮮白蘿卜500克,白附子2克,桂枝25克,一同煎水,趁熱洗泡患處,早晚各洗一次,連續洗2~3日,可收到溫經散寒、通絡消腫的效果。

【功效】治凍瘡。

2.痱子防治方

方1 鮮絲瓜葉水

【配方】鮮絲瓜葉。

【製用法】取鮮絲瓜葉500克,搗爛置盆中,衝入溫水5 000毫升左右,再加入食鹽5克,調勻洗患處,每次20分鍾,每日1次,一般連洗3~5日,痱子即可消失。

【功效】治痱子。

方2 鮮黃瓜片

【配方】鮮黃瓜片。

【製用法】鮮黃瓜切片,輕輕塗擦患處,每日3~4次,幾日後便可見效。

【功效】治痱子。

方3 蘆薈葉

【配方】蘆薈葉。

【製用法】取蘆薈葉5厘米,去刺、洗淨、切開,用汁液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治痱子。

方4 十滴水

【配方】十滴水。

【製用法】取十滴水1支,加入盆內浴水中洗澡。

【功效】治痱子。

方5 枇杷葉水

【配方】枇杷葉。

【製用法】枇杷葉50克,加適量水煎湯後倒入洗澡水中,洗澡。

【功效】治痱子。

方6 臘月雪水

【配方】臘月雪水。

【製用法】冬天收集的臘月雪水500毫升。待洗完澡後,用消毒棉球浸雪水,擦拭全身。擦完後,頓覺渾身涼絲絲的,非常舒服。第二天,痱子開始消退,也不再奇癢。繼續堅持用臘月雪水,早晚2次擦拭全身,3日後痱子竟奇跡般消退了,而且來年不再生痱子。

【功效】防治痱子。

(八)防治褥瘡方

方1 艾條雲南白藥

【配方】艾條、雲南白藥。

【製用法】艾條、雲南白藥各適量。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瘡麵,後將艾條點燃在瘡麵附近熏炙,以患者皮膚微微溫熱為度,再把雲南白藥撒在瘡麵上。輕症者每日或隔日1次,重症者每日1次,一般2~3日瘡麵開始結痂,適用Ⅱ、Ⅲ期褥瘡輔助治療。

【功效】治褥瘡。

方2 葛根末貼敷

【配方】葛根。

【製用法】將葛根切片曬幹後研末,過40目篩,高壓滅菌後裝瓶備用。用時先將瘡麵消毒,將葛根粉敷上即可,每日1次。

【功效】治褥瘡。

方3 白砂糖高錳酸鉀

【配方】白砂糖、高錳酸鉀。

【製用法】白砂糖500克,加少許高錳酸鉀,用250毫升水溶解,加熱至黏稠狀,待涼至溫熱後直接塗在患處,厚度為4毫米,然後用紗布包紮,每5日洗換1次,3次後症狀會明顯好轉。

【功效】治褥瘡。

方4 蕎麥皮褥子

【配方】蕎麥皮。

【製用法】將蕎麥皮裝在袋子裏,做成褥子,鋪在患者身下,患者的褥瘡會逐漸好轉,而且不易再犯。

【功效】治褥瘡。

方5 紅皮雞蛋內膜

【配方】紅皮雞蛋。

【製用法】取生紅皮雞蛋殼,將殼內層薄膜取出,將挨著蛋清的那一麵貼在褥瘡傷口上,2~3日換1次,一般3~4次就可痊愈。

【功效】治褥瘡。

方6 黃連素

【配方】黃連素。

【製用法】取黃連素10片,溶於200毫升水中。較大膿皰可用注射器抽取,並去掉表皮,用75%酒精擦淨膿液,再用黃連素水擦洗,患處用黃連素水濕敷,每日2~3次,一般用藥2~3日即可治愈。

【功效】治膿皰瘡。

(九)治丹毒癰癤方

方1 仙人掌、硫酸鎂治癰

【配方】仙人掌50克,硫酸鎂70克。

【製用法】將仙人掌洗淨,去除皮刺,切碎,搗爛成糊狀,然後加入硫酸鎂攪拌均勻,裝瓶備用。將藥糊適量外敷於患處,之後以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2~3次,連續用藥3~5日即可治愈。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方2 野菊花蒼耳草湯

【配方】野菊花、蒼耳草等。

【製用法】可將野菊花15克連莖搗爛,加入適量酒煎,趁熱服下,將所剩藥渣外敷患處;或與蒼耳草10克一同搗爛,絞汁服;或與蒲公英15克,金銀花20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配伍,煎湯內服。

【功效】治療癰疽疔腫、丹毒等症。

方3 仙人掌、生薑

【配方】仙人掌30克,生薑5片。

【製用法】將仙人掌洗淨,去除皮刺,切碎,加入生薑片,共搗爛成糊狀。將藥糊外敷於患處,然後以敷料覆蓋,以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用藥3~5日即可治愈。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4 仙人掌雞蛋

【配方】仙人掌50克,雞蛋2個。

【製用法】將仙人掌洗淨,去除皮刺,切碎,搗爛成糊狀,然後加入雞蛋清攪拌均勻。將藥糊外敷於患處,之後以敷料覆蓋,以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用藥5~6日即可治愈。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方5 海帶白芥子湯

【配方】海帶、白芥子。

【製用法】海帶30克,白芥子20克,海蒿子、夏枯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食。

【功效】治頸淋巴結腫大。

方6 茄子治癤腫

【配方】新鮮茄子。

【製用法】把新鮮茄子搗爛,敷患處;老爛腳、傷口久不愈合,用新紫茄皮外敷。

【功效】治癤腫,蜂蜇、蜈蚣咬傷、肌膚受損腫痛。

方7 紅莧菜根燉豬肉

【配方】紅莧菜根、豬肉。

【製用法】紅莧菜根莖100克,洗淨,豬肉100克,共水煎,於飯後溫服,每日2次,連服10~1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治甲狀腺腫。

方8 龍葵虎杖湯

【配方】龍葵15克,虎杖15克,黃連6~10克,黃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生甘草6克,蚤休10克。

【製用法】上藥浸泡30分鍾,煎煮30分鍾,共煎2次,將2次藥汁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功用】清熱,解毒,利濕。主治丹毒、熱性膿腫、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等。

(十)防治燙傷燒傷方

方1 石灰麻油

【配方】石灰、麻油。

【製用法】將50克生石灰溶解於250毫升水中,攪拌,澄清;取澄清液100毫升,倒入60毫升麻油中,邊倒邊攪成糊狀。用棉簽蘸藥油輕輕地塗敷於患處,每日2~3次。

【功效】治療輕度燙傷。

方2 黃柏豬膽汁

【配方】黃柏、豬膽。

【製用法】治燙傷水皰已破。黃柏適量,以豬膽汁拌勻,入微波爐中烘幹,碾末外敷患處。

【功效】治燙傷。

方3 蛋膜治燒燙傷

【配方】雞蛋。

【製用法】用雞蛋膜治燒燙傷,是因蛋膜貼附性很強,不易分離,對傷麵起保護作用。具體做法是:選用新鮮雞蛋,用清水將殼洗淨,浸泡於75%酒精中消毒15分鍾,然後打破雞蛋,倒出蛋清及蛋黃部分。用注射器將水注入蛋殼和蛋膜之間,使其分離,此時用手指將蛋膜剝出,並用清水將蛋膜上殘留的蛋清漂洗幹淨,最後將蛋膜置於75%酒精內備用。用時將蛋膜取出,貼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