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袁紹回信曹操說,已經有十四家諸侯願意起兵討伐董卓了,你可以發傳檄了,其勢已成。
袁紹一麵差人給曹操報信,自己則典軍三萬,攜文武趕往酸棗跟曹操會盟。
消息很快傳到曹操那裏,曹操在陳留郡酸棗縣準備接待袁紹。
星夜兼程,袁紹很快到了酸棗縣與曹操彙合。兩人選取黃道吉日,發檄文傳達到各州各郡。
“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寫好,曹操差人星夜傳往各地。很快已經聯絡的其餘十一路諸侯,紛紛起兵響應:第一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二鎮,豫州刺史孔伷。第三鎮,袞州刺史劉岱。第四鎮,河內太守王匡。第五鎮,陳留太守張邈。第六鎮,東郡太守喬瑁。第七鎮,山陽太守袁遺。第八鎮,濟北相鮑信。第九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一鎮,上黨太守張揚。
卻說這一日,檄文傳到南陽郡,後將軍袁術接過曹操差人送來的檄文。袁術看了又看,被曹操的文采拜服,但是還是沒有直接起兵響應。
袁術給曹操寫了封信,表示會起兵響應,不過糧草還是籌措,稍等時日就去酸棗跟他們會盟。
實際上從袁紹第一封信開始,袁術就開始整備了。經過半個月的時間,早就準備妥當,不過袁術不想這麼早起事,要等到諸侯都過來了,再正式響應。
曹操、袁紹接到袁術的信,也無可後非。不過袁紹倒是暗罵一句狡猾。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檄文傳遍天下,也有其他諸侯響應。徐州刺史陶謙,北平太守公孫瓚,涼州刺史馬騰,長沙太守孫堅。
諸鎮諸侯或二三萬,或一二萬,紛紛往酸棗趕。豫州刺史孔伷、袞州刺史劉岱最先趕到酸棗。
袁紹、曹操、孔伷、劉岱並陳留太守張邈在酸棗議事,推舉袁紹為盟主,打出清君側大旗,劍鋒直指洛陽的董卓。
袁紹當仁不讓的做了聯盟盟主,自封為車騎將軍。
接下來幾日日各鎮諸侯陸續來到酸棗,小小的酸棗縣聚集了將近二十萬大軍。
袁術看到諸侯紛紛到了酸棗,便亮出旗號,“清君側”。不過袁術沒有把軍隊拉到酸棗,而是繼續停留在宛城。酸棗人太雜了,心又不齊,袁術不願意讓自己辛苦拉起的軍隊被袁紹當了炮灰。
卻說曹操的檄文傳到長沙郡,惹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天下諸侯群起討伐董卓,拉開了諸侯亂戰的序曲,後世有詩敘說此事曰:
一紙檄文天下驚,關東群雄皆響應。
紛亂將至狼煙起,清君之側正視聽。
各懷鬼胎盟血歃,心思叵測牲祭天。
魚龍混雜形相似,安能辨我是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