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許攸的計策之後,袁紹吩咐屬下按照他的計策行事。時刻注意青州黃巾的動向。
眾人退下之後,荀堪帶著荀彧回到自己的宅院。兩人來到書房坐定,荀彧急不可耐的道“不過查缺補漏爾,何至於置人於死地?大兄,怎不勸阻?”
荀堪苦笑一聲道“逢紀、許攸、郭圖,皆小人也。仗著各自才學,在主公麵前邀寵久矣。某是見怪不怪了。文若,切勿深陷其中,明哲保身為上選也。否彼等雖成事不足,然敗事有餘也。到時栽贓陷害,恐有牢獄之災。”
“袁本初為何不明確主副?此等行徑,徒耗元氣也。到時貽誤戰機,以致戰敗,怕是得落個淒慘下場!”荀彧擔憂的道。
“主公怎會不知?然許攸是其幼年好友,殊不聞主公麾下唯有其直呼主公名諱?逢紀、郭圖皆伴主公起於微末之中。主公念舊之人,如何肯罰?此致三人爭寵,每逢大事必要吵鬧一番。唉,某無能為也!”荀堪分析道。
“不分主次,如何能凝成一股?世人皆道袁本初賢能也,禮賢下士,選賢任能。誰料想如此好謀無斷,此自取滅亡之道也!大兄,此不為明主者也!”荀彧認清了袁紹的真麵目,有些後悔投效於他了。
“收聲,文若如何能言此大逆不道?小心隔牆有耳,若為外人聽了去,在主公麵前搬弄是非,吾等危矣,家族危矣!”荀堪趕緊捂住荀彧的嘴,驚恐的道。
待了一會見門外並無半點動靜,才放下心來,小聲道“主公雖有瑕疵,然大事還是能辯的清白。不然如何能彙聚如此多的英才?吾等唯有盡心竭力,助其成事,到那之時,也可光耀荀氏!”
荀彧看了看荀堪,不再言語,心道,就袁紹這樣的品行,這樣的眼光,怎麼可能成事?日後其必敗,麾下不和,主公無斷,他荀彧即便是有大才,也對這樣的主公無能為力。況且其心腹之人都是小人,自己雖然一身才華但是又怎麼有出頭之日?
想著想著,荀彧便產生了離去的思緒,這樣的主公不是他心目中的上佳之選。但是袁紹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放眼九州還有何人能稱英雄?
南陽袁術倒是有雄主之姿,但是他親近武人,又多任用南人,自己過去了有出頭之地麼?況且袁術是袁紹的兄弟,看袁紹短視的目光,袁術又能看到多遠?不過五十步與百步爾!
徐州陶謙,兗州劉岱,荊州劉表,揚州陳溫,益州劉焉,北平公孫瓚,西涼馬騰不過都是泛泛之輩。譙縣的曹操倒是漸漸有了人主之姿,但是他現在弱小不堪,族侄荀攸已經投效於他,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想著想著,荀彧有些心灰意冷,天下之大竟然沒有他一展才華之地,可不叫人哀歎!實在不行就回潁川隱居算了。聽說袁術占了潁川,已經開始吏治了,想來會安寧下來。到時候跟好友郭嘉飲酒作樂倒也酣愉!
打定主意以後,荀彧直接對大兄荀堪表露了心跡。直言袁紹好謀無斷,不為人主,他要掛印而去,回轉潁川,隱世不出,躬耕飲酒,享田園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