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在城牆之上守軍跟黃金郡形成了拉鋸戰。守軍不斷的射箭壓製攻擊的黃巾,黃巾則穩住陣型守住攻城的雲梯。占有地利,打到現在,基本上是一個守軍換四個黃巾。但是守軍就不到兩萬人(去除各地的守軍,算上公孫範的部曲),攻擊的黃巾怕是得有二十萬人,就算一換四,他公孫瓚也消耗不起。
眼看著越來越危機了,沒辦法公孫瓚隻得提前發響箭通知騎兵了。現在城下除了攻城的黃巾,還有一部生力之軍在壓陣。公孫瓚本來是想拖到這部分黃巾也衝上來之後,再行發信號的,如此才能一戰而定。現在情況太危急了,公孫瓚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萬一沒守住,不是都歇菜了麼,還談什麼破敵?
管亥正在城下督戰,眼看著就要占領城牆了,管亥還在盤算要不要把壓陣的最後一部也放上去,爭取半個時辰之內攻占城門。正在這時,耳輪中聽到三聲淒厲的響箭之聲“吱”“吱”“吱”。三隻穿雲箭帶著不斷的鳴響之音衝上天際,響徹天邊,這聲音怕是能傳出七八裏地去。
這是發信號的響箭!守軍要幹什麼?管亥一眼就看出這是響箭,心中一凜,暗暗想道,難道還有伏軍?
管亥不愧是大將之才,心中有了警覺之後,一麵命令攻城的部眾稍歇,一麵命令蠢蠢欲動、幾欲向前的部眾就地待命,並向四處派出斥候,謹防偷襲。
也多虧了管亥如此機變,不然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公孫瓚看到攻城的黃巾不似那麼急促了,便暗道不好,看來騎軍突然出現的效果打不到預期了。公孫瓚暗歎一聲,城下領軍之將必定是個能人,機變如此迅速。
但是戰爭不會因為他們心中的改變而停止,攻擊防守的軍士依舊在拚命搏殺,都是為了在這亂世之中活下去。
就在管亥四處觀光的時候,就見東麵的斥候飛奔而來,一臉的驚慌,因為太過著急,說話上氣不接下氣,大汗淋漓,話不成語。
管亥氣的上去就是一鞭子,喝道“東麵有何變故,還不快快道來,若貽誤了戰機,老子活刮了你!”
“渠帥,渠帥……大事不好了,東麵一裏處突然出現一支騎軍,看規模怕是有幾萬人。奔著咱們的方向來的,渠帥早拿主意啊!”
聽到斥候的回報,管亥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好,看來守軍是在這等著他的啊!這裏是平原,騎軍轉瞬就到。管亥顧不得斥候後麵說的是什麼,一撥馬頭,便讓傳令兵趕緊鳴金,讓攻城的人撤下來。又大聲喝令壓陣的部曲,轉向東方,準備迎接騎兵的衝擊。
大兵團作戰一個命令從主帥下達,到傳令兵通傳各處,再到各個部眾依照號令行事,這中間耗費的時間是很長的。現在壓陣的軍士的注意力又都在攻城的北方(他們在南麵攻城,城門在北方),怎麼會注意空曠的東方?
就在他們得到命令,看向東方時還沒轉過身來之時,東方塵土飛揚,大地震動,公孫瓚的騎兵就到了。再看騎軍,一水高大的烏桓良馬,馬上的騎士盡皆身披輕甲,手中拿著大弓正在向這裏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