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看到麴義因為不滿韓馥的軟弱公然反叛於他,帶領部曲進駐廣宗以後,便積極派遣信使於他聯係。
袁紹在給麴義的信中,姿態放的很低,聲稱如果能得他的幫助,肯定拜他為大將,逐公孫瓚出冀州。
原來早在群起而討董卓的時候,麴義跟公孫瓚便有了矛盾。公孫瓚去河內卻在冀州磨蹭,韓馥就派麴義跟這公孫瓚,防備他偷襲。公孫瓚被像狗一樣監視著,感覺受到了屈辱,於是跟麴義起了摩擦。兩人大打出手,結果麴義武藝沒有公孫瓚高,被公孫瓚戳了一槍,由此深恨公孫瓚。
公孫瓚如此明顯的攻伐冀州,麴義是堅定的主戰派。但是韓馥膽小,害怕打不過公孫瓚,因此幾次三番的駁回了麴義的請戰。麴義一氣之下便帶著部曲離開了鄴城,進駐到廣宗,打算北上攻擊公孫瓚。
但是公然的反叛韓馥,他麴義便成了反賊,就算打跑了公孫瓚,以後又能如何?所以在收到袁紹的信時,麴義喜出望外。袁氏四世三公,名滿天下,比韓馥強多了,而且袁紹又對自己這麼看重,禮數有加,折節下交。
麴義受袁紹禮賢下士的感化,受到袁紹信件的第二天便打出了“車騎將軍袁”的旗號,聲稱歸附車騎將軍。並帶領部曲,出廣宗,來南宮與袁紹相見。
袁紹接到麴義歸附的消息喜出望外,得了麴義便等於折了韓馥一條臂膀,即便韓馥不願意讓出冀州,現在就是武力也能解決。
袁紹更是在麴義到達南宮時親自出城迎接,當眾宣布封麴義為中郎將,他的部曲依舊歸他統領。這下徹底的收服了麴義的心,士為知己者死,袁紹如此對他,他又什麼理由不為袁紹賣命呢?
袁紹安排麴義駐紮在城北,拉著他的手回到府衙,大排筵宴。更是拉著麴義同席而坐,聲稱麴義就是他的“樊噲”!
袁紹如此禮遇麴義,麴義卻覺得理所應當,這讓袁紹手下的文武都很是不滿。再怎麼說你麴義也是新投效過來的,沒有尺寸之功,怎敢如此狂妄,目中無人?用後世話說,麴義的情商非常低,不懂得低調做人。
麴義剛剛投效袁紹,便埋下了將相不和的隱患,更是在後麵受到同僚的排擠,為他的身死埋下了禍根。
收了麴義以後,袁紹更加強盛,現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如果荀堪能說動韓馥,那冀州豐盈之地,便是他袁紹的囊中之物!為了以防萬一,袁紹把部曲安排在南宮縣南,做出隨時準備南下的姿態。如果韓馥願意讓賢,便南下接管鄴城;如果韓馥要死扛,也是南下,不過是攻伐鄴城。
袁紹擺出了攻擊的姿態,這讓鄴城的荀堪、高幹輕鬆了許多。
袁紹收麴義的時候,荀堪、高幹便來到了鄴城。雖然韓馥惶惶不安,愁雲密布,但還是以最高的規格接待了荀堪、高幹。先不說荀堪是他韓馥的好友,就他們袁紹使者的身份就不好惹。
公孫瓚已經陳兵渤海邊境了,隨時準備南下攻伐於他。這兩天長安也不消停,公孫瓚任命的冀州刺史,朝廷居然同意了!想他韓馥在冀州兢兢業業,未出半點紕漏,居然都能因黃巾這個鞭長莫及的罪名被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