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大罵董卓為國賊的同時,又暗自神傷。董卓再是國賊,詔令不是假的吧,這白紙黑字的,明明白白,讓他即刻交出刺史印綬,前去長安,聽候差遣。
韓馥有心抗命,率大軍封鎖冀州,抵抗公孫瓚,保全自己的地位。但是他怕,怕打不過公孫瓚這個虎狼之將。如果戰敗鄴城被攻破,他韓馥必是首當其衝的,到時候肯定是身死殞命。
這還沒開戰韓馥就怕了,主要是公孫瓚渤海一戰太過嚇人了。青州黃巾百萬之眾,被公孫瓚兩萬騎殺的大敗,一戰便吃了黃巾十萬人。消息傳開,誰不說公孫瓚厲害?反觀他韓馥,兵不過五六萬,這如何是公孫瓚的對手?更何況還有個袁紹在旁邊虎視眈眈盯著這裏。
韓馥已經開了幾次會議了,但是總是統一不了思想,吵起來沒完沒了的。一部分人跟他思想接近,覺得公孫瓚太過厲害,不能力敵。更有袁紹在一旁,如果他們跟公孫瓚打起來,袁紹偷襲鄴城怎麼辦?想的是不如前往幽州劉虞處避禍,劉虞大漢宗親,能跟公孫瓚在幽州分庭抗禮,肯定是不怕公孫瓚的。
另外一部分人則是力主征討公孫瓚的。他們分析公孫瓚並沒有傳的那麼厲害,對付起兵有很多方法。再說了集合冀州一州之力,還敵不過公孫瓚一郡之地?麴義、趙浮、程煥紛紛請戰,願意前去抵擋公孫瓚。
但是韓馥總是瞻前顧後,猶猶豫豫,不肯正是確定下來。這一下就惹惱了麴義,直接公開的叛出,帶著部曲離開了鄴城。麴義的離開,讓韓馥更加害怕,兵力又少了一部,這還如何是公孫瓚的對手?
正在這時荀堪他們到了,眾人在議事廳內坐定,還沒等荀堪遊說韓馥,韓馥先說話了“友若兄,別來無恙?經年一別,已有三秋矣。”
還不待荀堪回禮,韓馥話鋒一轉直接道“現冀州為難之際,有一事,某不能決。友若有大智慧之人,何不替某解答一二?”
荀堪看了看韓馥,已經猜到他要說什麼了,心中好笑,韓馥怎得如此不堪。但表麵上並沒有表露出來,而是疑惑的道“哈哈,是啊,許久未見,甚是想念!哦?不知是何事?某雖不才,還有能個一兩計策,能有助文節兄便好!”
韓馥下麵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從事田豐、沮授等看到韓馥居然向荀堪,這個袁紹的謀臣問計,氣的鼻子都歪了!
韓文節何其不智也!都什麼時候,早就該決斷的事拖到現在也就算了,居然還要向前來遊說你的人問計,這不是正中下懷麼?
本來就得誌的田豐、沮授互相看看,皆在對方眼中看出了嘲諷之意,更加深了他們離去的意圖。這樣的主公保之何用?
耿武、閔純、李曆則欲言又止,想要打斷韓馥。他們忠心於韓馥,看到韓馥如此,怎麼不替主公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