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原圖的經緯線網格中的經線或緯線是直線,例如圓柱投影、圓錐投影或偽圓柱投影,在放大這種地圖時,可以先放大經緯線網格,然後按照經緯線網格轉繪地理要素。放大經緯線網格的方法是:先在圖紙上按放大比例畫出內圖廓;如果原圖上的經線為直線,則把原圖南、北圖廓上各經線的所在點轉移到圖紙的南、北圖廓上,用直尺連接相同經度的點畫出各條經線;再在各條經線上確定各條緯線與該經線的交點位置,連結相同緯度的點,畫出各條緯線。如果原圖上的緯線是直線,則需先在東、西內圖廓上確定各條緯線的位置,連結相同緯度的各點畫出各條緯線;再在各條緯線上確定各條經線與該緯線的交點位置,連結同經度的各點,畫出各條經線。
此外,在已經畫好了的底圖上,如果局部地區需要補充新資料,而這些資料又是在另一種不同投影的地圖上時,可根據兩張圖上共有的一些控製點(例如居民點)組成的網格來轉繪。例如圖7-3是由六個居民點組成四個連續的三角形,將每個三角形又進行加密,而後根據相應的梯形轉繪水係的例子。
(2)縮放儀法縮放儀雖有不同的式樣,但它們放大(或縮小)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根據相似形的對應邊成比例關係製成的。
有一種懸式縮放儀,係由四條金屬杆組成的一個可以活動的平行四邊形,其中除PC杆外,其他PE、BD、Ca三個杆上都刻有毫米分劃。在B、A、D附裝的小套杆處附有指標,並有製動和微動螺旋,使BD杆可以沿PE和Ca杆平行移動。BD杆上裝有描針A,可沿杆移動,使描針對準杆上某一分劃。在Ca杆末端裝有鉛筆a。P點為極點,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頂端有兩根細鐵絲,用以懸平縮放儀的金屬杆。放大地圖時,將原圖放在描針A下,繪圖紙放在鉛筆a下,手持描針使其沿原圖上的線劃行進,在a處的鉛筆就隨描針而移動,在繪圖紙上畫出放大的圖形。由鉛筆到描針有一條線相連,利用這條線控製鉛筆,使其在需要繪圖時能於紙上自由滑動,不需要繪圖時則抬起。
(3)幻燈放大法在放大倍數較大而要求精度不高時常采用這種方法。
3.編繪專題內容需要繪製在掛圖上的專題內容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選作底圖的地圖資料上具有這種專題要素時,可以從原圖上將其選取出來作為掛圖的主題加以突出顯示。例如前麵提到的,利用我國政區圖作為編製陸上交通圖的底圖資料時,就可以將政區圖上原有的陸上交通線,在繪製底圖的同時畫出來。另一種是專題內容不在底圖上,而在其他地圖上,或是利用統計資料整理出來的成果,則要設法把它們轉繪到底圖上去。如果是定位符號,例如工業中心點,則在繪製底圖時,即把這些工業中心的居民點位置在底圖上標出;如果是線狀符號,則在底圖上確定線條轉折點的位置,然後連接成線;如果是麵狀分布的專題現象,其分布範圍是由封閉曲線構成的,則可按照轉繪線狀符號的方法進行。轉繪轉折點時可以用網格法進行,即以幾個居民點或經緯線網作為控製,用比例規或直尺轉繪,也可用目估法進行。
專題要素的位置確定以後,即可按設計的符號尺寸繪製。
(二)掛圖的整飾
整飾原稿圖,要先著底色,然後畫各種符號,書寫注記,最後畫圖廓。
在地圖上大麵積普染顏色,一般多采用水彩顏料。著色之前,先用清水潤濕需要著色的區域,待稍幹後再行著色,這樣可以使圖麵色彩比較均勻。著色時,從區域的左上角開始,沿著上方的邊緣向右輕輕移動彩筆,到右邊界限後,彩筆不要停頓,立即向相反方向移動,如此進行直到下方邊緣為止。著色完畢後,應將圖麵上多餘的顏色趕到狹窄的角落,用幹淨毛筆將其吸去。如果需要較濃的顏色,最好用相同的淡色分幾次普染,即塗完一次,晾幹後,再塗下一次,直到顏色達到要求為止。
清繪底圖要素時,一般是先畫河流,然後畫居民點、交通線和表示製圖區域範圍的邊界線。
在一般小比例尺地圖上,居民點多用不同形式的空心圓圈表示。在教學掛圖上,若采用實心小圓作為居民地的符號,則更便於在遠距離辨清。
為了明確地表現出製圖區域的範圍,可以在製圖區域的邊界線外緣畫上由深到淺的幾條色帶,或是把製圖區與非製圖區普染兩種不同的底色加以區分。選用普染底色時,應該注意,製圖區的底色要淺淡,非製圖區不宜采用過於明快、豔麗的色彩,以免喧賓奪主。如果專題內容多,符號比較稠密,或者符號的顏色多樣,則製圖區內以不染底色為好。
用廣告顏料繪畫專題內容的線劃和符號,比較醒目突出。如果符號間有重疊部分,上層符號的邊緣往往需要留出一線空白。對於圖例表中的各種彩色符號,必須在畫相應的專題內容時同時著色,以保證圖例表中各種符號的顏色與地圖中相應的顏色一致。
注記要注意工整。外圖廓是用來裝飾地圖的,應使其美觀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