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

淮北市位於安徽省北部,蘇、豫、皖三省交界處,是在淮海戰場廢墟上建立起的新型能源工業城市。全市總麵積2714平方公裏,總人口177.15萬,漢族占絕大多數,此外,還有回、蒙、滿、苗、壯、布依等14個少數民族散居於各區縣。

淮北市是一座具有悠久曆史的古城。據地質學家勘察,古時這裏原是個煙波浩淼的淺海,後來由於黃河、淮河帶來大量泥沙的不斷沉積,填充展平,地麵呈現為一望無際的衝積平原。平原上星散著一些剝蝕石質殘丘。淮北市中心就建立在殘丘相山南麓——古相城的遺址上。據史料記載,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早期,人類就在這裏稼穡耕耘,繁衍生息,淮北文化成為黃河流域古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淮北市中心相城已有4000年曆史,遠在殷商之前,相城就是相土部落駐地,《詩經·商頌》曾有“相土烈烈,海外有載”的頌載。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共公在此建都——古相城。秦統一中國後,相山設縣,稱相縣,屬沛郡。三國後,相城漸趨衰落。建市前,這裏隻是一個普通的村落——相城孜。1960年經國務院批準,析濉溪、肖縣兩縣地,置省轄濉溪市,因其位於淮河以北,故於1971年改稱淮北市,為省轄市。

淮北市位於淮北平原北部,隴海、津浦線的三角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有相山,平川廣野,低山殘丘。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是國家黃淮平原農業綜合開發的主要地區之一。

淮北市地下蘊藏著極豐富的煤炭資源。北與魯南、蘇北煤田接壤,南與淮南煤田相望,煤炭儲量豐、煤層厚、品種全、質量好。此外還蘊藏著鐵、鋁、鋅、銅、金、銀、鈷、鎳、白雲石、石灰石、粘土等礦產資源。如今在宋共公城墟上建成的百裏煤城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煤炭產量居全國第4位,為華東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洗選加工基地。已形成了煤炭、電力、紡織、釀酒、建材、冶金、化工、食品、機械電子等門類齊全、協調發展的工業體係。尤以有千年釀造史,素有“隔壁千家醉,開壇十裏香”盛譽的口子酒,堪稱一絕,名揚國內外。

淮北市不僅是著名的煤城,還是個人文薈萃、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的遊覽地。相山南麓的顯通寺,又名相山廟,始建於1700多年前,現保存的是清代的重建,寺內古樹森森、殿堂巍然。該廟已於1976年改為博物館,館額為郭沫若手書。廟前環山辟為占地100多公頃的“相山公園”。園內有迭翠峰、滲水崖、小仙洞、歇馬亭、釣魚台、萬丈碑、藏經洞、出雲台、戲壇、雪泉等古遺址。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現代遊樂設施於一體,交相輝映,引人入勝。園中坐落的當代雕塑大師劉開渠紀念館為安徽省首批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山西側的共姬墓(宋共公的王妃,魯成公女兒的陵墓),碑文清晰。相山南側,有漢代重要的哲學家、經學家桓君山藏書處碑。距山西南40公裏,存有較完整的臨渙古城,始建於春秋,雄偉壯觀。特別是近年發現的古岩畫群,據初步考證距今至少有4.4億年,已引起國內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視。臨渙昌帝廟和小李莊,是淮海戰役總前委的舊址,其東南之雙堆集,是淮海戰役全殲黃維兵團的故址,現已建起由鄧小平同誌題詞的烈士紀念碑和烈士陵園。

當年淮海戰場,今日煤海新城,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淮北平原上,明天會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