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
紹興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東接東方大港寧波,西鄰旅遊名城杭州,城內地勢平坦,河道縱橫,鄉間田疇浮躺水中,眾多石橋橫跨河岸,浙東運河橫貫城北,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江南水鄉圖畫,是著名橋都水城。自古以來還有酒鄉、書鄉之稱,兼具曆史文化和山水風光之勝,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遠在新石器時期,紹興的土地上就有了人類的足跡。傳說上古時代的帝王舜,曾在紹興一帶巡守遊憩,親自耕耘,現在這裏的小舜江、舜王山等都是紀念這位古代聖君的地方。治水平洪的禹曾經在這裏大會諸侯,以計其功,死後葬身會稽山下。春秋戰國時期,紹興成為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的遺跡至今猶在。在漢、晉、隋、唐、五代時,這裏一直是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公元1130年,南宋高宗趙構返越,按照“紹(承繼)祚(國統)中興”的意思,把越州改為“紹興府”,這就是紹興地名的來由。紹興作為南宋臨時首都,達1年零8個月,最後6位皇帝的陵墓都在這裏。那時,紹興成為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已經相當繁榮,以後一直起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的職能。全國解放後,紹興行政體製幾經變更,1983年7月撤地建市,實行市管縣的體製。現轄嵊州市、上虞市、諸暨市、紹興縣、新昌縣和越城區3市2縣1區,麵積7901平方公裏,人口425萬。
紹興市百業興旺,經濟繁榮,1993年綜合經濟實力躋身全國40強行列,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在浙江省11個市(地)中居第3位。紹興市下轄的縣(市、區)有半數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其中紹興縣是全國10強之一。工業形成了以紡織、機械、釀造、食品為支柱,冶金、化工、電子、建材、塑料、皮革、醫藥等兼有的體係,紹興黃酒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龍頭地位。紹興市是國務院確定的長江三角洲南翼先行規劃、先行開發的重要城市之一。
紹興全市交通便捷。浙贛鐵路、杭甬鐵路橫貫境內;以10條國道、省道、杭甬高速公路和上三、杭金兩條一級公路為骨架,構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內河航運比較發達,有上虞海港。1992年紹興市率先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之一。
紹興山青水秀,明鏡般的鑒湖逶迤百裏,翡翠般的會稽山餘脈掩映左右,古城周圍,一個個風景點如詩如畫。東湖在紹興城東約3公裏處,是一處以岩奇水秀為勝的風景區,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並稱為浙江三大名湖。大禹陵古建築群依山傍水,巍峨壯麗。蘭亭勝跡是由於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撰寫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而聞名,這裏群山環抱,曲水縈繞,以秀麗雅靜著稱。城內的風光別有一番意趣:一條條望不到頭的石板路,一邊傍著小河,一邊依偎著青瓦白牆的房屋,小河上架著形式各異的石拱橋,橋下不時有輕巧別致的烏篷船蕩槳而過……。在紹興眾多的勝跡中,魯迅紀念館是最令人向往的一處。紀念館包括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和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紀念館座落在城南的東昌坊口,魯迅就誕生在這裏新台門周家,並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辛亥革命前夕,魯迅又回到故鄉,先後在紹興府中學堂、山會初級師範學堂擔任教職。他的光輝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是在紹興度過的。魯迅紀念館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秋瑾故居位於紹興城南和暢堂18號,這裏北靠林木蒼翠的塔山,離清波蕩漾的鑒湖不遠,環境古雅清幽。秋瑾曾經在此習文練武,度過她的少女時代。1906年以後,這裏又成了她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建國以後,對秋瑾故居進行了幾次整修,並把它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紹興市中心,還有一座高大的秋瑾烈士紀念碑,它矗立在秋瑾烈士英勇就義的古軒亭口。
紹興的酒、綢、茶獨具特色,紹興老酒,是中國黃酒中的佼佼者,以色澤清澈、香氣濃鬱、滋味醇厚、營養豐富享譽國內外。紹興絲綢源遠流長,勾踐“勸農桑”、“西施浣紗”為紹綢之始。現代紹綢花色品種繁多,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