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
位於浙江東北部,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嘉興市,是一座具有悠久曆史的江南水鄉古城。東鄰上海,西接杭州,南瀕杭州灣,北連蘇州,是浙江省省轄市,全市總麵積3915平方公裏,人口324萬。
嘉興市有悠久的曆史。市郊馬家浜和桐鄉羅家角遺址發掘出的稻穀、石器、陶器,經鑒定屬新石器時代的物品,距今已有六七千年,被定名為馬家浜文化。嘉興置縣也較早。古為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吳槜李地,秦朝改稱由拳縣,屬會稽郡。三國時期改為禾興縣,後又改稱嘉興。明、清時期均為嘉興府所在地。辛亥革命後廢府存縣。新中國成立後,城區曾為嘉興地區專員公署駐地,市、縣多次分設合並,幾經變化,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為省轄市。
嘉興地勢由南向北略斜,北部河港縱橫、湖蕩眾多,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南部為苕溪、錢塘江衝積形成的高地。主要河湖有京杭大運河、長水塘、平湖塘、海鹽塘、嘉善塘、南湖、梅家蕩、天花蕩、連泗蕩等。這裏屬於暖亞熱帶向冷亞熱帶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素以“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著稱,是浙江省糧、油、繭重點產區。
嘉興市風景名勝和文物遺跡甚多,旅遊資源豐富,尤以水為最大特色。有南湖、範蠡湖、南北湖、東湖、海寧湖、九龍山風景區及秦山。
南湖又稱鴛鴦湖,在嘉興城南,湖平如鏡、景色綺麗,與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合稱浙江三大名湖。南湖是全國著名的革命紀念地之一,1927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上海移此繼續舉行。湖中煙雨樓始建於五代,明嘉靖年間遷建湖心。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駐南湖,回京後久久未能忘懷,後又在承德“避暑山莊”仿建了一座煙雨樓。範蠡湖上建有一水閣,畫棟飛簷,相傳為西施梳妝的地方。南北湖在海鹽縣,宋人稱之為“小西湖”,湖西南有“鷹窠頂”,可觀“日月並升”奇景。
海寧潮被蘇東坡譽為“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每年觀潮季節,人潮、江潮蔚為壯觀。觀潮佳地有三處:可先在人堡欣賞東南潮彙合,繼至鹽宮占螯塔飽覽“一線潮”,最後趕到老鹽倉欣賞丁字形“返頭潮”。這些觀潮點都有晝夜兩潮。每當月色如洗,江潮來臨,水氣氤氳,天地變色,別有一番奇趣。
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稱的九龍山風景區在平湖乍浦鎮郊,因有九峰得名,諸峰自西向東,瀕海而立,綿延不斷,宛如青龍伏於藍天之下。近海有許多島嶼,半月形東沙灣,長約1400米,沙質堅硬,乃理想的海濱浴場。整個風景區集山、海、島、沙灘於一體,風光秀麗。
此外,市區還有覺海寺、落帆亭、倉聖祠、子城;海鹽有綺園、千佛閣;嘉善有吳鎮故居梅花庵;王店朱彝尊故居曝書亭,平湖莫氏莊園等多處古跡。
嘉興市土特產十分豐富,南湖菱角圓而無刺、綠皮白肉、殼薄味甜;桐鄉菊花素淨白潔,淡雅馨香;平湖西瓜含汁多、瓤甜脆、纖維少、味鮮美;斜橋榨菜被譽為國際“三大名醃菜”;五芳齋粽子選料考究、調味獨特。還有湖羊羔皮、兔毛、蘑菇、珍珠、河鰻、湖蟹等均聞名遐邇。
嘉興市是1985年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沿海經濟開發區和90年代國家重點開放開發的長江三角洲14城市之一。全市所屬7個縣(市、區)先後列入沿海經濟開發地區,27個鄉鎮被省政府批準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鎮,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並且成為浙江省唯一的所轄縣(市)均為全國百強縣(市)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