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
舟山市位於浙江省東部,坐落在景色秀麗、資源豐富的杭州灣以東的入海口。北距上海135海裏,西離寧波34海裏,是全國最大經濟中心上海市和新興工業港口寧波市對外的咽喉,是進出長江的海運樞紐。
舟山海域遼闊,有大小島嶼1339個,是我國第一大群島,總麵積2.22萬平方公裏,其中海域麵積2.08萬平方公裏,島嶼陸地麵積1371平方公裏。全市島嶼呈西南—東北走向,舟山本島為最大,東西長45公裏,南北寬18公裏,總麵積502平方公裏,僅次於台灣、海南和崇明,為祖國第四大島,是散落在碧波萬頃的東海上的“一顆明珠”。全市人口98萬,主要民族為漢族。
舟山市古稱“海中洲”。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島上開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從事海鹽生產。唐代時開始建縣,定名“翁山縣”。北宋改為“昌國縣”。元朝初期設置“昌國洲”。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更名為“定海縣”,道光時升為“定海直隸廳”。全國解放後設置“定海縣”,1953年劃入嵊泗、象山縣,設立“舟山地區行政公署”,後象山縣劃出。1987年1月,國務院批準撤舟山地區建舟山市。1988年4月,舟山市被批準為經濟開放區。現舟山市為省直轄市。
舟山群島由天台山、四明山餘脈入海而成。地貌以丘陵為主,平原狹窄,溪流短小,水源較缺。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氣候宜人。
舟山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漁場,也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漁場之一,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可供開發利用的魚類有400多種,蝦類60多種,藻類150多種,貝類130多種,主要品種有大小黃魚、帶魚、墨魚等,有“祖國漁都”之稱。
舟山林木資源豐富,名木古樹繁多,僅被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就有普陀鵝耳櫪、舟山新木薑子、普陀樟等8種。全市森林覆蓋率和綠化率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舟山曬鹽曆史悠久,工藝先進,是我國主要產鹽基地之一。舟山生產的“舟鹽”素以色白、粒細、幹燥而著稱,史有“貢鹽”之美名。
舟山群島宛如撒落在浩翰東海中的一顆顆明珠,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絢麗。這裏有二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個是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包括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和集海洋、沙灘、奇石、怪洞於一體的朱家尖風景區;一個是以“山海奇觀”之長的嵊泗列島風景名勝區。
素有“海天佛國”之稱的普陀山,佛寺林立,規模宏偉,金碧輝煌,巍峨莊嚴,在國內外眾多的具有宗教特色的風景名勝區中獨樹一幟,享有盛名。山中有著名的三大寺:慧濟寺、法雨寺和普濟寺。還有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南天門、西天門等風景點20餘外。普陀山古跡多,風光美,又是避暑勝地,古往今來,不少著名詩人在山上寫下了許多著名詩句。“縹渺雲飛海上山,石林水府隔塵寰。”宋代王安石這兩句詩就是對普陀山的最好寫照。
有“海上雁蕩”之稱的朱家尖與普陀山和著名漁港沈家門隔海相望,鼎足而立。據說觀音大士曾在這裏留下行跡,是傳奇中的“佛度島”。這裏山環海繞,是世界上少見的“山中海。”它們既是理想的天然海濱浴場和四季皆宜的海上體育活動場所,又可以在青山碧水之間泛舟垂釣,身在其中有飄飄欲仙之感。每當魚汛時期,這裏停泊著成千上萬條漁船,白天萬舟競發,夜晚燈火閃爍,別是一幅壯觀的場麵。
嵊泗列島是一個以碧海、金沙、漁火、海鮮為優勢,以各種海上活動為特色的風景區。區內海岸曲折,島礁星羅棋布,岬角礁岩奇特,金沙連綿亙長,山崖峻峭宏偉,港灣秀麗多姿,有“海上仙山”的美稱,是國內眾多風景名勝區中唯一的列島風景名勝區。
此外,舟山境內還有被譽為“蓬萊仙島”之稱的岱山和桃花島二個省級風景名勝區。這些景區各具姿色,不僅有濃鬱的海洋風光和海島特色風情,而且冬暖夏涼,草木翠綠,鮮花常開,為國內外遊客所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