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市

臨安市位於浙江省西北部,距省會杭州市30.5公裏,距上海市250公裏,距黃山140公裏。全市總麵積3127平方公裏,總人口50萬,是杭州市下轄的縣級市。1994年、1995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是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之一。獲得過“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竹子之鄉”和“全國綠化造林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臨安市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秦、漢時始有縣治,公元280年正式定名為臨安縣,1996年12月撤縣設市。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吳越國創立者錢鏐在位期間,保境安民,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被後人稱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奠基人。後其孫錢弘又遵照祖訓,順應曆史潮流,主動取消王位,納土歸宋,使吳越之地生產力免遭破壞,百姓生靈不受塗炭,被傳為千古美談。在臨安,至今還留有錢鏐陵墓、功巨塔、普慶寺石塔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臨安物產資源豐富,山山擁黛綠,坡坡披青翠,竹木繁茂,是浙江省八大林業重點(縣)市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1.3%,被譽為長江三角洲上的一顆綠色明珠。臨安有許多得天獨厚的特產資源,茶葉、筍幹、山核桃是“臨安三寶”,馳名國內外。蠶桑生產曆史悠久,南宋時於潛縣令樓根據當時於潛地區男耕女織的場景繪製的《耕織圖》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農業科普讀物。名貴的藥材萸肉、於術、杜仲以及白果、板栗、方柿是臨安著名的經濟特產。臨安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金屬礦有鎢、鈹、銅、鉛、銻、汞、鉍、鉬、金、銀等,非金屬礦產有膨潤土、瑩石、葉臘石、重晶石、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石煤等。其中鈉基土、膨潤土儲量在全國首屈一指,鎢鈹礦藏為浙江唯一礦床。獨產於該市的稀世珍品“昌化雞血石”被譽為“國寶”。

臨安農業走發展特色農業之路,全市已建成竹、木、茶、桑、果、筍、菜、藥、菌、雜10大綠色商品基地,其中菜竹筍種植麵積之大,被稱為“江南第一菜竹園”。臨安是浙江省茶葉、蠶繭的重點產區,“天目青頂”名茶獲第二屆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蠶繭的質量在浙江獨占鼇頭。臨安的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被國家列為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點市。

臨安的工業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相繼湧現出天目藥業、錦江、浙西、玲瓏紙業、小王子、超亞、中宇等一大批骨幹企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是著名的“電纜之鄉”,絲綢行業在全國也久負盛譽。現在臨安已建立起多行業、多門類、結構趨於合理的地方工業體係。

臨安山青水秀,文物薈萃,自然風光得天獨厚,人文景觀豐富多彩,佛教文化淵遠流長,是浙江省旅遊資源大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天目山以“大樹華蓋”而聞名九洲,珍稀植物野生銀杏樹被稱為“活化石”。臨安市西北部龍塘山石林疊浪,野生梅花鹿出沒其間,是省級自然保護區。西南部大明山多奇鬆怪石和雲海霧嵐,素有“浙江黃山”之稱。瑞晶洞深幽瑰奇,朵朵石花潔白晶瑩,千姿百態,實稱一絕。湍口溫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東部的青山湖,翠峰如雲,碧水如鏡,17公頃“池杉”造就了“樹在水裏長,船在林間遊,鳥在枝頭鳴,人在畫中行”的人間天堂。市區玲瓏山古寺鍾鼓悠遠,功臣山千年寶塔巍峨。太廟山麓,有吳越王錢鏐墓、錢王祠以及與此相關的眾多人文史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