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
台州市地處浙江省沿海中部,東瀕東海,南鄰溫州,西連麗水、金華,北接紹興、寧波。陸地總麵積9411平方公裏,海域麵積8萬平方公裏,總人口529萬,絕大部分為漢族。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台州地區,設立地級台州市,是中國年輕的地級市之一。
台州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周朝為百越之地。春秋末期已開始發展飼養業。秦時設回浦鄉。公元前85年西漢昭帝始元二年置回浦縣。東漢光武帝時更名為章安縣。三國吳太平年間(公元257年)置臨海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更名為海州,次年改稱台州。1949年以後,台州曾兩度撤銷專區建製,1962年又重建。1994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地區設台州市。
台州市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居山麵海,平原丘陵相間,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南麵以雁蕩山為屏,有括蒼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蒼山主峰米篩浪高達1382.4米,是浙東最高峰。椒江水係由西向東流經市區入台州灣。沿海區有椒北平原等三大平原為台州主要產糧區。東部沿海海岸線長達651公裏。近海有12個島群691個島嶼,主要有台州列島和東磯列島等。最大島嶼為玉環島,現與大陸相連。台州市的大部境域具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全市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這裏山水神秀,名勝薈萃,唐朝詩人杜甫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台州地闊海溟溟,雲水長和島嶼青”讚美台州。台州擁有具有2100多年曆史的中國曆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城內的曆朝遺址、博物有數十處,有風骨挺拔的北固山古城牆、城門鼓樓、巾山群塔等。
國家級風景名勝天台山素以“山水神秀、佛宗道源”馳名海內外,是我國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天台宗的發祥地,是活佛濟公的故鄉。天台山的隋代古刹國清寺距今已有1400年曆史,同時又是日本、韓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為海內外天台宗僧侶所向往的佛國仙地。浙江省十大名勝之一的石梁飛瀑自古聞名遐邇,一道花崗岩石橋橫跨懸崖峭壁上,橋下懸瀑飛流直下35米,震耳欲聾,令人目眩。
臨海市桃渚一帶,集岩峰、海灘、古城於一地。這裏有8000萬年前火山噴發留下的柱狀節理地貌,有侏羅紀遺跡翼龍化石。桃渚古城牆記載著700年前戚繼光領導當地人民抗擊倭寇的曆史。省級風景名勝溫嶺市長嶼硐天,經過1600多年的人工開鑿而成,雄偉壯觀。具有傳奇色彩的仙居風景區也是省級風景名勝,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中藏有神秘的仙跡,如百丈懸崖上摩刻的蝌蚪文似古生物圖象又象文字符號,至今無人能解其意而成“千古之謎”。在下湯還發現了7000年前人類用過的大量新石器。此外,台州市的沿海風光十分奇特,被譽為“東方巴黎聖母院”的石塘漁村、“東海翡翠”的海上森林公園大鹿山島、“東海明珠”大陳島等,組成了一道海上風景線,海闊天空,驚濤拍岸,甚為壯觀。
台州資源豐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這裏海域遼闊,良港眾多,在長達630公裏的海岸線上,分布著21個大小港口。位於台州市中心的海門港,早在19世紀就是浙東南重要的海上貿易口岸,現與國外通航,被列為國家一類口岸。台州市電力資源豐富,有火電、水電、潮汐電等。台州擁有廣闊的海洋,海產資源豐富,盛產10種經濟魚類及對蝦、蟹類。台州又是我國最大的果品基地之一,黃岩蜜桔和玉環柚等久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