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賀蘭山和它們山前的低地之間,也都存在著裂縫,山區是上升的一邊,平地是下沉的一邊,至今還不時升沉變動,所以經常發生地震。

1835年智利大地震後,康塞普森城西南有個聖瑪麗亞島升高了3米左右,海島邊上原有一片經常位於海麵下的石灘升出了海麵。在這次大地震以前,1822年另一次智利大地震,更有大規模的上升現象,估計約有25.9萬平方千米的麵積上升,平均升高將近1米。而在1960年智利大地震後,觀察到智利南部320千米長的海岸,普遍下沉3米之多。

1973年2月6日,我國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發生7.9級強烈地震,地麵也形成了很大的裂縫。

仔細觀察起來,絕大多數地震,都是地殼中的岩層發生斷裂錯動造成的,這種地層斷裂並移動了位置的現象,被稱為斷層;這類地震也就被稱為斷層地震。有的斷層地震是原有的斷層重新活動而造成的,有的則是由於新產生了斷層而造成的。1891年日本地震的斷層,就是新出現的;1906年美國西部的地震,除了原有的斷層重新活動外,也有新的斷層產生,在舊金山的地下就正好有一條新斷層通過,所以震動特別強烈。

唐山大地震的發生,也是由於地下有斷層存在。在這次地震中,不僅可以測出斷層兩邊的地盤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都發生了相對的位置移動,而且有的地方在地麵上也能清楚地看出來;水平位移的距離最長有1米多,垂直位移的距離也有幾十厘米。

也是在1976年,2月4日發生在危地馬拉的7.5級地震,使這個國家的北部至少向西推進1米以上,有的地方水平錯動距離達到3.25米。

但也有些地震,看不出地層斷裂升沉的現象,這可能是斷裂發生在很深的地方,沒有對地表造成顯著的變動。像濃尾平原上的台階那樣容易看出的斷裂錯動現象是很少見的,許多斷層需要我們調查研究了那裏地下的岩層才能認出。地震時地麵出現的裂口,並不都是地層斷裂錯動,有許多是地表的土石被震開了,或者由於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大多數地震是地下原有的斷層又突然快速錯動而引起的,少數是由於地殼受力破裂產生了新的斷層而發生。據統計,我國7級以上的地震,80%以上出現在下麵有斷層的地帶。

在地殼中,存在著許多斷層,不過並不是任何斷層都會繼續升沉錯動的,有些斷層已經不再活動了。地震的產生,主要出現在那些今天還在強烈運動著的地區。那些還具有活動性的斷層,特別是它們的端點、轉折處和兩條以上斷層的交會處,最易成為地震的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