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
南四湖係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的總稱,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津浦鐵路西側的微山縣境內,四湖略呈南北向排列。南北長120公裏,東西寬5~30公裏,麵積1226平方公裏,蓄水量19.3億立方米,是中國華北平原上麵積最大的湖泊。1958~1973年在微山湖和昭陽湖之間,興建了一座由攔湖壩、滾水壩、電站、船閘組成的全長6582米的二級壩樞紐工程,把南四湖攔腰截斷,分成上下二級湖,上級湖包括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下級湖僅微山湖。水位北高南低,相差約3米。
南四湖在成湖之前為泗河河槽,湖區處於山東地台西南邊緣的凹陷帶,斷裂構造發育,從東平湖經南四湖到洪澤湖的斷裂帶上,地震活動頻繁。黃河在公元1194年南徙後,多次向南決口泛濫,使泗河下遊淤塞,河道淤高成為地上河,南流的入淮水道受阻,宣泄不暢,逐漸瀦水成為微山、昭陽、獨山及南陽四湖。
湖區承納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省約31700餘平方公裏流域麵積上的來水。東岸有泗河、十字河、白馬河、城漷河、洸府河等山溪性河流注入,西岸有紅衛河、洙趙新河、梁濟運河、萬福河、複新河等注入。梁濟運河將黃河、東平湖與南四湖、中運河相連,溝通了黃淮水係,成為南北水上交通的咽喉。南岸是南四湖的出口,通過韓莊節製閘及藺家壩節製閘,經韓莊運河、伊家河、不牢河而彙入中運河,再泄入江蘇境內的駱馬湖和洪澤湖,南四湖是淮河水係的一個組成部分。
南四湖水麵遼闊,資源豐富,有“日出鬥金”之稱。經過綜合治理和二級壩的攔蓄,提高了湖泊蓄洪抗旱的能力,保證了湖區的農田灌溉,達到了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汛期洪水可攔蓄在上級湖內,減輕了下級湖的壓力。治理前的京杭大運河,原來是從湖東穿過南四湖的,由於年久失修,業已淤塞,不能全部通航,修建後的京杭大運河已改經南四湖的西側——梁濟運河通過。
南四湖盛產魚蝦,最高年產量達4600多萬斤,其中60%是鯽魚,20%為蝦,是中國淡水漁業的重要基地之一。此外,南四湖有淺灘近20萬畝,出產蘆葦、茭草、蓮、菱和芡實等水生植物,它們的產值相當於漁業的收入。茭草刈割曬幹後,除作牛的飼草外,還遠銷日本。
抗日戰爭期間,湖區人民武裝力量利用河湖港汊、蘆蕩湖灘等有利地形,開展對敵鬥爭。著名的鐵道遊擊隊就經常出沒在湖東的津浦鐵路沿線,沉重地打擊了敵人。南四湖經過20多年的治理,已從一個逐漸淤廢的天然湖泊變為人工湖,獲得了新生,昔日“十年九災”的南四湖區,現已初步成為資源豐盛的魚米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