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
滇池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西南,離市區僅幾公裏。滇池古名滇南澤,又稱昆明湖。滇池的名稱由來,據《後漢書·西南夷傳》中所寫:“此郡有池,周回二(三)百餘裏,水源深廣,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曰滇池”。
滇池外形好似弦月,南北長約32公裏,東西平均寬為11公裏,麵積297平方公裏,一般水深3~5米,最大水深約8米。蓄水量為1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位為1889.66米(海埂水位站,海防基麵);曆年最高水位為1890.91米(1966年10月17日),最低水位為1888.39米(1960年5月20日);水位一般變幅為1~2米,絕對變幅為2.52米。湖水位於每年11月後開始下降,至次年5~6月降至最低;此後進入雨季,水位上升,最高水位常出現在每年的8~11月。
距今大約7000萬年以前的中生代末期與新生代初期,盤龍江已開始發育,並強烈地侵蝕,使昆明附近變成低窪的穀地。後來沿著湖的西岸,發生了近於南北向的西山大斷層,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斷層線西邊逐漸上升,東邊相對下降,經過長期演變而成了積水的窪地,這就是古滇池的雛形。古滇池水麵非常遼闊,整個昆明壩子皆是一片水域。如今在昆明壩子的地下常發現草煤,它就是由古滇池內的水草演變而成的。昆明壩子是新構造運動的上升區,因而使河流的侵蝕基麵下降,加劇了螳螂川的向源侵蝕,海口河被漸漸切深;加之入湖河流攜帶的泥沙在湖內沉積使湖底增高,加大了古滇池的出流,使之變淺變小而成為今日的滇池。
彙入滇池各河屬金沙江水係。海口以上的集水麵積為2920平方公裏,為普渡河的上源。滇池承受10條主要入湖河流的水量補給,其中以盤龍江最大;昆明以上的集水麵積為847平方公裏,占總流域麵積30%左右。年平均來水量為2.4億立方米,占湖泊總補給水量的34%。其餘的主要入湖河流有柴河、寶象河、東大河、呈貢大河、西白沙河及梁王河等。海口河是滇池唯一的出湖河流,河口有沙灘分布,形似螳螂,亦稱螳螂川;河流坡陡流急,蘊藏了豐富的水力資源。1901年在這裏建起了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發電量為6000千瓦。
滇池群山環抱,湖濱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沛。據昆明氣象資料統計,湖區年平均氣溫為14.5~17.8℃;最高氣溫為34.8℃,最低氣溫為-3℃;年平均降雨量為1070毫米,年蒸發量為1000毫米,是雲南的魚米之鄉。
滇池是一座天然的蓄水庫,在調節湖區氣候,美化城市方麵起了一定的作用。以湖水及其支流所灌溉的農田有44萬畝,湖水又是當地工業生產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水源;滇池亦有航運之利,昆明至海口可通班輪。水產資源有鯉、鯽、烏魚和金線魚等魚類。其中以鯉魚的產量最高,鯽魚次之。金線魚雖為雲南的名貴魚,因資源衰減,目前已無產量可言。蝦的產量近年猛增,畝產達30斤。湖內水草則是濱湖農田的主要肥源。
滇池風景秀麗,西山林木蔥蘢,四季常青。山上有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和龍門古跡等。大觀樓聳立於湖之北端,登臨遠眺,八十裏滇池盡收眼底,是旅遊昆明的必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