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
洱海古稱葉榆澤,又名昆明池,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湖的南北長約40公裏,東西平均寬為5~6公裏,平均水深12米,最深處在湖的東部,約23米,麵積為246平方公裏,蓄水量為29.5億立方米。
洱海多年平均水位為1973.78米(大關邑水位站,海防基麵),曆年最高水位為1975.64米(1966年9月7日),最低水位為1971.53米(1979年7月25日),水位變幅小,一般年內變幅為1~2米,最大變幅僅2.68米。
距今大約12000年前的大理冰期,在大理附近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地殼斷裂為一個大的內陸盆地,而後聚水成湖。洱海地區常受沿橫斷山脈北上的孟加拉灣海洋風的侵襲,下關、大理一帶經常刮風,所以湖麵上多浪,一遇大風,波濤洶湧,呈現出“海”的幻覺,加之湖的輪廓似耳,古人就取湖名為洱海。
洱海地區是南北氣流輻合的地帶,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5~16℃,最高氣溫為34℃,最低氣溫為-2.3℃。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200毫米,呈現自南而北遞減的趨勢。由於氣候溫暖,所以湖水從不結冰。
湖泊水源主要靠河流補給。從北麵入湖的有彌苴河、羅汁河、永安河,從南麵入湖的有波羅江,西麵有蒼山十八溪入湖。洱海在下關以上,湖的集水麵積為2785平方公裏。湖水在下關經西洱河向西南流入漾濞江,再轉南注入瀾滄江。西洱河流程22公裏,水麵下降了400米,兩岸被切割成深峽,水流湍急,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水力資源。如能在統籌兼顧、全麵規劃的前提下,以水電事業為中心對湖泊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將使洱海這顆明珠更放光彩。
洱海的魚類資源豐富,常見的魚類有弓魚、鯽魚、鯉魚和細鱗魚等,目前年水產量約200萬斤。弓魚體形瘦長,鱗細肉嫩,美味可口,當地有“魚魁”之稱,但資源已遭嚴重破壞,目前無產量可言。
洱海風光秀麗,是旅遊的勝地。湖邊的點蒼山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中和峰海拔最高達4300米,從遠處望去,雲霧繚繞著白雪皚皚的山頂,山頂積雪隻有夏季才會消融。山上有冰川穀和冰鬥的遺跡。每到冬季,山腰雲霧彌漫,終日不散,長亙百裏,稱為玉帶雲,是洱海奇特的風光。洱海尚有四洲、三島、五湖、九曲之勝。四洲乃指赤鼻洲、大賢洲、鴛鴦洲;三島是金梭島、赤文島和玉兒島;五湖是太平湖、蓮花湖、星湖、神湖和瀦湖;九曲多在湖的東岸。洱海盆地素有“風、花、雪、月”四大奇景的美名,這四大奇景係指:下關的風,大理的花,蒼山的雪和洱海的月。洱海水清如玉,波光粼粼與白雪皚皚的蒼山之巔相互輝映,所以被譽為“玉洱銀蒼”。
位於洱海之濱的大理,每年舉行名為“三月街”的物資交流大會。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開始,曆時一周,熱鬧非凡。據載“三月街”始於唐代永徽年間,至今幾無中斷。過去的“三月街”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新中國成立後的“三月街”已由傳統的集市變成了漢、白、藏、彝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物資交流的聚會,同時也是開展文娛體育活動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