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泰國後塵的韓國
美國《紐約時報》11月10日發表記者尼古拉斯·克裏斯托夫的文章,題為“經濟混亂引起韓國的擔心”。文章說:就在股票市場創下一天下跌點數最多的記錄(股市的主要指數下跌了6.9%)時,韓國貨幣今天又跌至創記錄的最低點。股票市場的價值在過去兩年已經損失了一半以上,預計今年公司倒閉的數字將創下記錄。最令人傷心的一點是,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界人士私下認為韓國可能成為“第二個泰國”。盡管大多數專家,尤其是居住在韓國的專家認為,災難是會解除的,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即韓國經濟的滑坡可能在全球引起一連串反響。與處於上一輪經濟混亂的中心的泰國相比,韓國是一個工業化國家,世界排名居第11位,它的外債為1100億美元,並且有像三星、大宇和現代這樣的工業巨子。總的來看,韓國的經濟規模是泰國的2.5倍,貿易額是泰國的兩倍多。西方銀行向韓國公司提供的貸款,遠遠超過提供繪泰國公司的貸款。這些連帶關係使得奧弗霍爾特這樣的銀行家感到很緊張,擔心出現韓國銀行倒閉並引起全球銀行業和市場危機的連鎖反應。讓一些專家感到擔心的韓國與泰國的相似之處是:企業攤子鋪得過大,舉債過多;呆帳堆積如山;政治領導層軟弱;外彙儲備不足;貨幣疲軟(從而增加了支付外債的費用)。但是這些專家和韓國官員都強調說,兩國有著很大的差異。韓國財政經濟院長官薑慶植討厭對兩國進行比較,國的國或其它一些東南亞國家多。兩國不同的關鍵一點,是泰國經曆的是投機活動形成的泡沫經濟,這個泡沫爆炸了。與之相反的是,韓國的房地產價格從未像曼穀和東京那樣膨脹。第二點,是泰國和其它國家試圖保住已經無法維持的與美元的聯掛彙率。與之相反的是,韓元沒有與任何貨幣掛鉤,韓元與美元的比值去年貶值了8%,今年下跌了15%以上。那麼為什麼有這種危機感呢?一個根本原因是,幾十年來,在經濟一直以1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的韓國,從事冒險活動總能得到回報。聯合企業一一在韓國稱為財閥——往往是通過借貸而不是發售股票為自已的發展提供資金,因此它們債務負擔很重。而與此同時,韓國公司正在興建大工廠,這些公司現在麵臨著國內經濟放緩的問題。由於政府逐步降低了貿易壁壘,它們還麵臨進口產品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除此以外,韓國在外國市場上也失去了與日本和墨西哥這些國家競爭的優勢,這些國家的貨幣與美元的比值下跌,產品因而比較便宜。
路透社11月11日電,分析家們今天說,韓國貨幣貶值在全球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最近東南亞貨幣危機所帶來的震動。香港裏昂財務有限公司的一位戰略家說:“東南亞的危機同韓國的相比完全是小菜一碟”。直到最近為止,東北亞一一韓國、日本、台灣和香港——在很大程度上似乎並未受到東南亞貨幣暴跌的影響。但是幾周前,韓元對日元和美元比價下跌的速度開始加快。在過去一年中,韓元貶值了近20%,今天韓元對美元比價已達到909.5比1,而一年前為826比1。10月底韓元驟然暴跌,從10月23日的918比1一直跌至目前的水平。韓元貶值提高了韓國出口的竟爭能力,有助於這個負債累累的國家籌措到急需的外幣。但是,韓國同日本在一些關鍵出口市場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有越來越多的人猜測,韓元貶值有可能迫使日本使日元進一步貶值,以同韓元保持同步,這樣將會引發一係列的貨幣貶值。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社的經濟學家肯·戴維斯說:“這就意味著,日元現在(對美元)的比價太高了”。今天日元對美元的比價繼續下跌,已接近125比1的水平,而10月30日日元對美元的比價為120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