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元貶值的過程(1 / 2)

韓元貶值的過程

韓元風潮興起後,韓國政府展開了重整金融業計劃,在11月23日,下令12家背負巨額壞帳的商業銀行在年底之前合並。在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代表團還開始同韓國財政部官員商討有關拯救韓國經濟的配套。據說,韓國在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之前,就資金短缺的問題請教過美國和日本。美日告訴韓國,處理危機的最佳方法是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韓國在11月21日,開始聯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該組織提供類似泰國和印尼所獲得的幾十億美元拯救配套。

韓國財政部官員是在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了第一天的會談後,便作出了讓國內基金吸購金融機構壞帳的決定,以換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幾十億巨額援助計劃。據報導,韓國資產管理公司的呆滯資產管理基金準備立即購入27億美元的壞帳,1997年12月底前會另外吸購72億美元,明年1月底之前再購入45億美元的壞帳,總共吸購金融機構144億美元的壞帳,按照這一計劃,基金到明年初時,可以吸購銀行和工商銀行到11月底為止所背負壞帳總額的50%。

韓國100家大型企業之一的順山重工業,11月26日向法庭申請保護令。順山集團的一位發言人透露,在集團的14家聯號中,目前有3家已向法庭申請保護令,其中包括順山重工業。他指出,集團是因為收購一家造船公司而陷入財務困境。目前,它正進行整頓,並將6000名員工減少一半。今年來,在韓國的30家大型企業中,已有7家公司走向破產或申請法庭保護令。

韓國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是內部各種弊端長期積累的必然結果。過去30多年間,韓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各大企業、集團都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和保護下迅速發展起來的。在產品廣銷海內外的同時,企業本身卻負擔沉重,債台高築。據有關部門公布的資料,全國排名前30家的大財團的自身資本比率僅有18.2%,大部分資本直接或間接地來自銀行貸款,而貸款利息通常都高於美日等發達國家。此外,在國家1100億美元外債中,銀行外債占了三分之二,這就使企業和銀行在嚴重的金融風波和激烈的國際競爭麵前顯得底氣不足。今年初,韓國名列第14位的大企業——韓寶集團宣告破產。隨後,三美、大農、真露、起亞、海天、紐科等一係列大型企業、集團相繼倒閉或陷入經營危機。這使原本基礎就相對薄弱的韓國金融業貸出的大批資金成為呆帳,第一銀行和漢城銀行以及眾多的信貸機構陷入了困境。經濟危機即將來臨的心理壓力逐漸蔓延到整個社會乃至波及外國投資者。人們開始拋售股票,囤積美元之風彌漫各個領域,韓元貶值和股市下跌隨之發生。此外,東南亞及世界範圍的金融波動則對韓國金融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金融危機對韓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大企業和財團相繼陷入困境,使成百上千個中小企業因不能回收周轉資金而被迫停產或瀕臨倒閉。為了渡過難關,各大企業、財團都在采取緊縮開支、精簡機構、裁減人員和調整投資計劃等措施,導致失業率迅速上升。據報道,韓國的實際失業率目前已經高達11%以上。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韓國明年的經濟增長率將放慢。為了盡快渡過這場危機,韓國政府21日向國際貨幣基金會申請200億美元的援助。然而,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貸款是有條件的。接受這些條件意味著韓國將喪失一定程度的“經濟自主權”,被迫按該組織的要求整頓金融機構,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對企業實行減量經營等。當地一些經濟評論家驚呼:同企業宣布倒閉一樣,這等於對國內外宣布國家經濟破產。

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24日謂“韓元的損失一一韓國以往的政策無法醫治今天的經濟疾病”,認為:韓國曾經是發展中國家的金本位一一一個在35年裏從貧困變為富裕的國家。現在,它卻準備著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救援。究竟發生了什麼?答案存在於沒有發生的事情之中。擺在漢城麵前的危機表明,同政府的經濟政策相比,韓國的經濟走得多麼快和多麼遠。更加切題的是,它表明了政府和財團之間的緊密關係。從總統府到各大公司董事會會議室,韓國的領導人所無法割舍的是60年代獨裁統治時期誕生的經濟理想:政府嚴格管製、公司無休止的擴展、對外國資本和競爭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