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反應。藥物的過敏反應,是一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多發生在體質特殊的人身上,用藥後可產生異常劇烈的反應,與用藥的劑量無關。過敏反應的表現很多,有時用藥後出現,有時用藥後很多天才出現。它的症狀一般有發熱、皮疹、哮喘等。嚴重的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性命。如青黴素常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為了預防發生過敏反應,有些藥物在使用前必須做過敏試驗,如青黴素、普魯卡因、破傷風類黴素。這類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應在醫院或醫療單位注射較為安全。一旦發生過敏反應可進行搶救。
治療矛盾,藥物不良反應的主要類型之一。指藥物治療作用的不良後果,如應用某些抗生素抑製腸道內一般敏感的菌群後,可能造成某些不敏感微生物猖獗活動的機會。
抗藥性,亦稱“耐藥性”。是指某些病菌或病毒在含有藥物人體內逐漸產生抵抗藥物的能力,使藥物失去原有的效力。
閱讀處方
“醫生的處方”經常被人們戲稱為“天書”,這其中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醫生的字難認。其二,是醫生寫的處方一般病人看不懂。至於醫生的字我們沒法一一去強求,但學會看懂處方卻是我們能做到的。學會了看懂處方,對於了解自己的病情、指導疾病的治療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下麵就有關處方的知識做一下介紹。
處方的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項: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就診科室或住院科室、病案號;藥品名稱、劑型、劑量和總數量、藥物用法及注意事項。
處方(拉丁文等)的縮寫。
1.處方頭語
取或授予:Rp;標明用法:Sig或S。
2.劑型
片劑:Tab.;注射劑:Inj.;溶液:Sol.;貼膏劑:Emp.。
膠囊:Cap.;軟膏:Ung.;糖漿:Syr.;水劑:Aq.。
合劑:Mist.;酊劑:Tr.;擦劑、洗劑:Lot.。
3.藥品數量
克:g,或省略不寫,如0.5g可寫0.5毫升(1ml=1cc)。
毫克:mg;微克:μg;單位:#,如4#代表4片。
4.用藥次數
每日1次:b.d.或1次/日、1/日(一般指早晨用藥)。
每日2次:b.i.d.或2次/日、2/日;每12小時1次:q.12h.。
每日3次:t.i.d.或3次/日、3/日;每8小時1次:q.8h.。
每日4次:q.i.d.或4次/日、4/日、4.i.d.;每晚睡前服:q.n.。
隔日1次:q.o.d.;必要時服:p.r.n.或s.o.s.。
每周1次:q.w.1/周;任意服:ad.Lib.。
每周2次:b.i.w.;明日早晨服:c.m.。
5.給藥途徑
皮下注射:H或皮下。靜脈注射:iv或靜注。
肌內注射:im或肌注。靜脈點滴:靜滴。
外用:ad us.ext。
6.服藥要求
飯前服:a.c.;立即:Stat、St.;把藥片嚼碎服:嚼服。
飯後服:p.c.;加水:aq,ad.。
一次服:ht或頓服;振蕩:agit.。
咳嗽劇烈時服:tuss urg.。
處方簽名,處方下端醫生簽全名方可生效。
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區別
2000年1月1日,國家《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規定正式施行,從而使非處方藥(OTC)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此而產生的一個熱門話題是:大病進醫院,小病進藥店。
長期以來,我國藥品沒有實行分類管理製度,除了毒性、麻醉、精神、放射,戒毒類藥物外,其他藥都可以在藥店買到。由於藥品說明書有時並非是針對使用者而是針對醫務工作者的,所以對於用藥劑量、配伍禁忌、藥物不良反應等事項,購藥者不是一看就能正確掌握的,因而患者用錯劑量、藥不對症、發生不良反應的事情時有發生。推行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就可以減少上述問題。
藥品分類管理是根據藥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則,依其品種、規格、適應症、劑量及給藥途徑不同,對藥品分別按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進行管理。包括建立相應法規、管理製度並實施監督管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將藥理作用大、治療較重病症、容易產生不良反應的各類藥品限定為處方藥。
處方藥是解除病患的臨床用藥的主體,必須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憑執業醫師簽發的處方,並在醫師的監護下購買使用。
非處方藥是方便消費者自我保健,用於快速、有效地緩解輕微病症的藥品,不需要憑醫生處方,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對藥品實行分類管理,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有利於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有利於逐步與國際上通行的藥品管理模式接軌。
1999年,我國衛生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國家非處方藥目錄》共分上下兩篇,上篇收載西藥,共23類165個品種;下篇收載中成藥160個品種。非處方藥主要包括感冒藥、鎮痛藥、止咳藥、助消化藥、抗胃酸藥、維生素類、驅蟲藥、滋補藥、避孕藥、通便藥、外用藥、護膚藥等。列入非處方藥的藥物,一般都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全麵考究,具有療效確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方便貯存等優點。有關部門要求非處方藥的標簽與說明書要十分詳盡,文字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便於病人根據自身症作出自我判斷,然後按照說明書進行自我治療。說明書內容項目有藥品名稱、主要成分、藥理作用、適應症、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症、注意事項、生產日期、有效期、貯存條件、批準文字等。
有人認為,非處方藥比處方藥療效差。其實,這是認識上的誤區。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兩者的“效果”是無法比較的。
在臨床上,一些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常利用非處方藥來減輕處方藥的毒副作用或增進其療效。如服用處方藥SMZ和先鋒黴素時,為了抵消藥物副作用,常加用非處方藥維生素B6等。
而有些藥物卻是“雙棲藥”,既是處方藥又是非處方藥,隻不過使用的範圍和治療的疾病不同罷了。如布洛芬,作為處方藥時,主要用於治療類風濕必珜節炎、脊柱炎、腱鞘炎等,最大劑量日服2400毫克,可長期服用;而作為非處方藥時,卻主要用於治療頭痛、肌肉痛、痛經等症,最大劑量日服1200毫克,隻能短期服用。又如法莫替丁,作為處方藥時,其適應症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應激性潰瘍、急性胃膜出血,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2次,療程為4~6周;而作為非入方藥時,適應症為解除胃酸過多(燒心),每日口服20毫克,24小時內不超過40毫克,連用不超過7天,16歲以下的患者不推薦使用。再如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用於處方藥時必須遵照醫囑長期較大劑量應用,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心血管疾病等;而用於非處方藥時,用量及療程均應給予限製,其適應症隻能是退熱、鎮痛(指頭痛、腰痛、牙痛等),用於解熱隻準在3天內服用,用於止痛隻準在5天內服用。
可見,處方藥與非處方藥,隻是職責不同,並無療效“好”與“差”的區別。
藥品說明書的讀法
2002年8月上海的一位退休職工服用了某藥廠生產的卡馬西平後,高燒40度,視力模糊,腹部絞痛,昏迷,全身皮膚、黏膜大麵積糜爛,幾天幾夜吐血不止。其狀慘不忍睹,攻院開出了“病危通知單”,後被醫院診斷為“由卡馬西平引起的多型紅斑藥疹”,經奮力搶救方脫離危險。然而,在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僅標有:“最常見的有眩暈嗜睡、不安、惡心、嘔吐等”。廠家擅自刪除了上海市衛生局指定此藥應說明的“皮診、蕁麻疹、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肝功能異常、腎功能衰竭、精神錯亂、心率失常等”29項不良反應。病人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廠方賠償50萬元人民幣。原來一張小小的藥品說明書竟如此重要。
而今,到藥房買藥自己吃的人越來越多,學會看懂藥品說明書就更為重要。隨著醫療製度的改革,我國將把目前的藥品劃為處方藥品和非處方藥品兩大類。這將大大拓寬醫藥麵向家庭的空間,使得每一個家庭自己購藥的機會增加了許多。但是藥品畢竟與日常食品和日用品不同,需要在一定的專業知識指導下使用。為此,每一種藥品都會有專門的說明書介紹其功效和用途,所以,讀懂藥品說明書是合理用藥的前提。
一般藥品說明書有兩種琖,一種是直接印刷在藥品包裝盒或瓶簽上;另一種就是單獨印製附於包裝盒內。不管是哪一種說明書,都應包括藥品名稱、規格、數量、批準文號、作用、用途、注意事項和有效期以及生產批號和落款先說藥品名稱,中成藥製劑標的都是處方名,如六味地黃丸、術香順氣丸、六神丸等。西藥往往在標出該藥商品名稱的同時,還標出該藥的化學名,如息斯敏的化學名為阿司咪唑片,嗎丁啉的化學名為多潘立酮片;有的還標明化學結構式。複方和中成藥製劑還應標明所含成分。
藥品規格是指以每片、每包或每支為單位的製劑內含有效成分的量。如安乃近每片為0.5克。複方製劑有的隻標主要成分。如APC片隻標明含阿司匹林等0.42克;有的則標明所有成分含量,如康泰克每粒含鹽酸苯丙醇胺50毫克、撲爾敏4毫克等等。批準文號是藥品生產企業向其主管部門申請生產該種藥品的批文代號,所有藥品均分為準字號和健字號,其區別隻在於健字號藥品不能納入醫療保險報銷範圍;文號打頭都有一組年份代號,它表示藥廠取得生產該種藥品生產資格的年份,不可與後麵的生產批號相混淆。
作用、用途和注意事項是藥品說明書的主體部分。其主要內容是簡述該藥品的作用機理、適應症、毒副作用和有關禁忌、注意事項等。藥物在體內發揮藥效的機製十分複雜,也很專業,在藥品說明書中隻能提綱挈領作簡單介紹。適應症一般羅列出該藥能夠治療的病症或是疾病類別,如感染性疾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這一部分通常含有較多的醫學術語,有一定的醫學常識的人是不難讀懂的。注意事項方麵通常含有不良反應、禁忌症和過量解救等方麵的內容。這裏禁忌症一款常會遇到慎用、禁用和忌用幾個術語,尚需稍作解釋。“慎用”指應用藥品時應謹慎小心,凡用藥對象在“慎用”之列,用藥時應觀察有無不良反應,一旦出現問題,必須立即停藥。“禁用”指藥品對某種疾病或過敏體質的人禁止使用,凡屬禁用範圍的人群一定要嚴格遵照說明書不用該藥。“忌用”即不適宜或避免使用之意,與禁用較難區別。這裏指藥品的不良反應比較明確,對所列用藥對象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如患有耳蝸、前庭和腎功能障礙者忌用慶大黴素。
用法通常指口服、含服、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皮下注射和外用、噴霧、肛用等。用量通常注明每次幾片,每天幾次;有時標明的是每次多少毫克(克)或每日多少克(毫克),分幾次服。這就要根據藥品的規格計算出應服藥粒(片、包、支)數。
藥品的有效期與批號:一般抗感染藥、生物製劑類藥品都標有嚴格的有效期規定。根據這一規定,結合藥品批號就可判斷該藥品是否過期失效。尚有部分西藥和中成藥製劑沒有明確的有效期規定,一般而言,這些藥品在5年之內仍視為有效,超過5年以後,最好不要服用。藥品批號常為六位數,都隻表示該藥生產的班次等廠內情況。隨著世紀之交的到來,多數藥品已改為四位數紀年,這樣一來,藥品批號就成為八位或八位以上了,其代表的意義也依次為年、月、日、班次……
需要強調的是,商標、廠名和生產日期是藥品說明書或藥品包裝盒(瓶簽)上必須注明的內容。它表示藥品生產企業對該產品的權利和責任。如遇缺項,即屬“三無”藥品。藥政部門一經查出,即視為偽劣藥品予以罰沒。為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廣大讀者朋友尤應對此多加注意。廠名、廠址是落款的主要內容,也是藥品說明書所必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