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主裁判為何要聽司線員的?(1 / 1)

羽毛球主裁判為何要聽司線員的?

在五花八門的競技體育比賽中,具有國際證書的主裁判必須要聽業餘裁判的判罰,這恐怕隻有在羽毛球賽場上才會出現。

在2003年的亞運會羽毛球男子團體決賽中,韓國隊如願以3:1擊敗近5屆的湯姆斯杯冠軍印度尼西亞隊,但比賽中卻出現了印尼隊抗議裁判判罰的罷賽風波。這也是這屆亞運會目前為止賽場上出現的最為嚴重的罷賽事件。

近些年在羽毛球賽中,特別是在團體賽中,往往發生裁判爭執,比賽被中斷甚至中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種裁判爭議和罷賽現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球員和球迷判斷錯判、誤判的機會越來越多,抗議甚至罷賽的情況也呈愈演愈烈之勢。

這些爭執直接影響到運動員水準的發揮和比賽質量。

按照目前國際羽聯的規定,主裁判非但無權糾正那些副裁或司線員發生的誤判,而且還要堅決維護他們的決定。這也是人們常常看到羽毛球運動員向主裁抗議司線員的判罰時徒勞而返的原因。

韓印之戰發生罷賽時的執場主裁、已做了12年國際裁判的劉代娣就說,他們這些國際級裁判對主裁判無權更改司線員誤判的規則早已提出意見。這也是昨晚印尼隊罷賽的導火索。

我們不妨把羽毛球和與其類似的網球項目比較一下,網球也設主裁判和眾多司線員,主裁判負責的場地也比羽毛球場大兩三倍,可他卻有權力去更改司線裁判的判罰,最大程度地公平對待參賽選手。

起源於英國的羽毛球運動,其競賽規則百餘年來一直延續下來。國際羽聯也不是聽不到要求改革的聲音,隻是他們覺得羽毛球是項紳士運動,每一位裁判在執法時更應該具有紳士風度,不該改來改去。

每次國際大賽,國際羽聯或者各大洲羽聯都要調來一些國際級裁判,擔任各個場次的主裁判。但在羽毛球比賽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司線員都是來自東道主,而且這些司線多數為業餘裁判。

亞洲羽聯秘書長、國際羽聯副主席古納蘭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肯定地表示,羽毛球主裁判不能更改司線員的規定必須要改,而且一定要快改。

他說:“我將在今年11月在泰國舉行的國際羽聯理事會上提出一項動議,即主裁判有權更改司線員的誤判。我們決不會再讓這類罷賽事件再度發生。羽毛球運動確實需要一些全新的措施,來保證其吸引力。”

此外,包括中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際羽壇的諸強以及本屆亞運會的總裁判長們,都呼籲更改主裁判無權更改司線員判罰的規定。

已有百餘年曆史的現代羽毛球運動,在1992年跨入奧運會大門後,呈現空前的繁榮。然而,這項運動在進入現代化的今天,其弊病依然甚多,如比賽時間過長、主裁判更多的時候隻起到報分員的功能等,現在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