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用品小知識

羽毛球的基本結構

(1)羽毛--以鵝毛或鴨毛為主,經過漂白篩選後,上等毛用來做比賽球,毛色較不純或毛質較差則作練習球。一般一顆羽球以14或16枝羽毛排成對等圓圈狀,羽毛長度則依全毛和半毛而有所差異。

(2)球頭--以軟木製成,視軟木的等級而區分為比賽級與練習級,整顆羽球之國際標準重量在4.74至5.50克間,軟木的好壞同樣地也影響球的彈性。

(3)羽球的穩定性:羽毛的排列照國際標準為直徑58-68mm之間,若是直徑越小,則阻力相對越小,球也比較會飛,球頭比較重時也會有相同情形,像早期勝利(victor)的球直徑較大所以軟木都有栓一根螺絲來增重,此外結構的排列與羽毛柄的脆度也是影響羽球是否耐打的因子,羽毛柄與軟木間的膠黏的不牢或綁羽毛之間的線上膠不夠厚,會打沒多久就崩壞,球頭重心若不均,在飛行間會晃動,如果羽毛太脆(冬天的毛比較脆),打沒幾下就斷,可將球筒蓋打開以水蒸氣熏,使羽毛含有濕氣而較軟些。

如何挑一把稱手的羽球拍

麵對市麵上形形色色的球拍,像平頭拍、Y字型柄、芭蕉扇形...等,常使初學者不知如何去選擇拍子。一把昂貴的拍子不見得就是好拍或是合你的手,最重要你要知道你的屬性和使用功能,若隻是純運動就不用那幺考究,隻要選一把重量適中的拍子即可。所謂屬性包括手掌大小、揮拍力道、打球模式....等,你若手掌小就得找握柄較小的拍子,一般在拍子都會貼有反光貼紙上麵有標,從G2到G5,號碼越大握柄越寬,若是你揮拍力道大,殺球很有力,則不宜選太輕的球拍,否則會有有使不上勁的感覺,框麵的寬窄與穿線承受的磅數有關,像widebody,也就是寬框可以承受比較高磅數的線,至於線的問題容以後再述,窄框在處理小球方麵比較靈活,所以適合專擅打技巧球的人使用。中杆的軟硬度與揮拍力道有絕對的關係,中杆軟比較能卸去力道,太硬又對力道強的人來說,容易因太脆而容易斷掉,所以要選球拍前要盡量揮動,看軟硬是否適合自己。最後就是選好球拍不要立刻買,多跑幾家看是否有價格更便宜的,這樣才不致多花冤枉錢!

穿線要領

(1)上線:將羽球線拆開後先抽出一端沿長軸中央縱向穿線,穿至半麵第十條線時,第十一線要隔一孔拉至靠球柄下方約預留十六到二十公分長度,然後抽線的另一端依序完成縱向另一半麵,接著拉至從柄算來第十孔或第十一孔處,開始穿短軸的線,除了與縱線相互交叉外,每一條橫線開頭與第一條縱線交叉的方向必定相反,否則線一拉緊必擠在一起,最後穿至由拍尖中央算來第七或八孔為止。

(2)上機前處理:事先用滑石粉或蠟塗抹拍麵上的線,以防機器拉線時磨擦力大,降低線的壽命,將縱向預留的線繞至由柄算來第七或八孔,然後在線頭打一個能不穿過孔的死結,記住用手輕拉死結到孔底時仍留有十到十二公分以上的線露在七、八孔至第十二孔間(從柄算來)。

(3)上機:將拍麵固定於架上,然後鎖緊螺絲,拍麵一定要放穩否則在拉線過程拍框會變形,然後依自己需要的磅數調整法碼(若是電動穿線機則直接設定即可),若手動穿線機有生鏽情形,則穿的磅數會比原設定的高,縱線從頭結開始拉,每隔一條線拉一次,可以藉由二條線來分擔施力,拉到卡筍彈起即表示磅數已到,然後用定線夾固定,繼續拉下一條線,直至橫線拉至最後一條線時,將線繞至由拍尖算第六或七孔的直線與之打尾結,最後再拉緊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