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標點符號(2 / 3)

例如:我聯想到了唐朝賈島的詩句:“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說引文作為自己話的一部分,這時,句末點號(問號感歎除外)放在後引號的外麵。

例如:寫文章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2)破折號(——)

①意思轉換,跳躍或轉折一定要加破折號。

例如:

“好香的幹萊——聽到風聲了麼?”趙七爺站在七斤的後麵七斤嫂子的對麵說。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②插入語一定要用雙破折號。

例如:

100年前,一位偉大得美國人——我們現在正站在他的靈魂得安息出,簽署了《解放宣言》。

(3)括號(()[〕)

①中國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簡稱“北京人,)在我國的發現,是對古人類學的一個重大貢獻。

②他培育了許多香花,喂養和訓練了許多小動物。(他後來還曾照顧動物園裏一條沒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③有人用氫氣還原氧化銅製得5克銅,求有多少克氫氣參加了反應,這些氫氣在標準狀!況下占多大體積?(氫氣的密度是0.09克/升)

使用引號應注意

括號裏隻是注釋應當緊挨著正文。

括號裏的是注釋或補充說明句中一部分詞語,這叫句內括號。注釋語如果有標點,那麼最末一個標點(問號、感歎號除外)應省去,且括號要緊挨著被注釋得詞語,停頓處的標點在括號之後,(如例①);括號是注釋或補充說明全句內容的,這叫句外括號,注釋若有標點,可照樣不動(如例|②),也可不用(如例③),括號要放在句末標點之後。

(4)省略號(……)

使用引號應注意

①省略號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號後麵不必再用“等”,“等等”。

②省略號占兩個字的位置,一共六個圓點。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兒段文字或詩行,可以用十二個圓點表示,單獨成行,不頂格。

③省略號前後的標點。如果省略號前邊是完整的句子,省略號放在句末標點後;如果省略號前邊不是完整的句子,則直接用省略號,不加其他標點。省略號後一般不必再用標點符號。

(4)書名號(《》〈〉)

使用書名號應注意:

①書名內還有書名時,外麵用雙書名號,內用單書名號。

②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先寫書名,後寫篇名,中間用間隔號,然後加上書名號。

③並列詞語或書名如有引號或書名號,兩者間可用可不用頓號。

二、標點符號的位置

句問感分冒逗頓,一個字格右邊偏下。

引括書,占一個字格。前半邊可在行首,不能在行末;後半邊,可在行未,不能在行首。

省破,在字格中部,占兩字格。可以在行開頭,也可在行末,但不能前行未占一格,後行頭占一格。

間連,在被間連字詞間,占一格,處於格中部。連接號連接拚音占半字位置,在鐵路、公路等交通部門標時運行起迄點時,占兩個字格。

著重號和專名號都放在文字的下邊,不單獨占格。

規律方法總結

標點符號的判定,還要結合語境、語意

例如:

橋磚是深褐色,表明它的曆史的長久;但都完好無缺,令人歎息於古昔工程的堅美。

他以為那裏正是繁華的極點,再過去就是荒涼了;所以讓我們多多賞鑒一會兒。

如果兩者用上逗號就很容易同前後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號又會把前後的意思割斷,用上分號就顯得前後關係清楚了。

常見標點差錯舉隅

1.非疑問句用問號

“我不知道這條路誰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這條路誰能走通”,雖然有疑問詞,但它是“不知道”的賓語,整個句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陳述句,故不能用句號。

2.倒裝句中間號前置

“到底去還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這是一個倒裝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語。凡是倒裝問句,問號應置於句末,才能準確表達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不能一看到發問便加問號。

3.分句之間用頓號

“浦東展開了翅膀,她是那樣歡快、昂揚、奮發、正在向輝煌的明天飛去。”

這裏實際上有三個分句,在第二個分句和第三個分句之間,應用逗號而不是頓號。“歡快、昂揚、奮發”,是聯合詞組。凡是聯合詞組,最後一個成分後麵,不能用頓號。

4.聯合詞組不同層次的詞語之間用頓號

“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在這次會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

“越劇、滬劇、淮劇”,是一個層次;它和“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組成聯合詞組,又是一個層次。不同層次之間都用頓號,必然脈絡不清。第二層次應改用逗號。

5.連詞前麵用頓號

“觀眾長時間地等待,隻為一睹她的風采、或簽上一個名。”

“或”是連詞。在不表並列關係的連詞前麵,無論“或,和,及,與”均不能用頓號。可根據不同句子的情況,或者刪去頓號,或者改用逗號。

6.概數用頓號

“看上去十七、八歲,一副瘦骨伶訂的樣子。”

“十七八歲”是鄰近兩個數字連用,表示大概年齡。既然是概數,便不能加頓號。因為概數無須停頓;一加頓號便成了“十七”和“八”並列了。這不符合表述原意。

7.集合詞語用頓號

“這次‘嚴打’的成功,和廣大公安幹、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和公安幹、警家屬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公安幹警”是集合詞語,不能用頓號分隔開來。“中、小學生”,“大、專院校”,“指、戰員”,“司、乘人員”,這些詞語中的頓號都是不該用的。

8.句中沒有逗號徑直用分號

“打好這一仗的關鍵是:一要發動群眾;二要找準目標;三要速戰速決。”

頓號、逗號、分號、冒號,雖同為句內點號,但停頓的時間有長短之分。應先用停頓短的逗號,再用停頓長的分號,不能亂了秩序。隻有在“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才能直接用分號。

9.句中已用句號再用分號

“一、學習貴在自覺。要有笨鳥先飛的精神,自我加壓;二、學習貴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號是句末點號,分號是句內點號。既然已經用了句號,表明整個句子已結束,再用分號,便顯得不倫不類。或者句號改為逗號,或者分號改為句號。

10.冒號後麵揭示範圍不清

“毛澤東有兩句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我從中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

從表麵上看,冒號後麵的內容,全是提示的範圍。其實不然。這裏提示的,隻是兩句詩。或者將冒號改為逗號,或者將逗號改為引號內句號。

11.句中短暫停頓用冒號

“本市文壇三位女傑: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

“三位女傑”和“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是同位詞組,中間隻需短暫停頓,不必用標點符號。如果一定要用,隻宜用破折號,讓王、王、程作“三位女傑”的說明詞語。

12.同一句中用兩個冒號

“晚上開大會,張書記宣布:廠裏要實行兩項改革措施:一是持證上崗,二是脫產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