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如何滲透人格教育(1 / 2)

語文教學如何滲透人格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於不斷促進人的發展與完善。語文學科工具性、思想性、綜合性的特點,使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方麵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健康人格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人格教育因素。

語文教學畢竟不同於專門的人格教育,在於文教材中,人格教育的有關內容是零星地潛隱在一篇篇具體課文之中的。因此,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教師就必須首先將這些潛在的因素挖掘、整理出來,並融會於心。

例如,教學《景泰藍的製作》、《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築》,應讓學生懂得勞動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意義,從而培養他們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心理品質。

再如,教學魯迅小說《藥》,迎結合魯迅的經曆及其對國民性的思考,聯係當今種種讓人觸目驚心的社會現象,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舊中國國民人格上的缺陷,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提供曆史的借鑒。

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人物具有流芳千古、可歌可泣的偉大人格。居裏夫人對科學的癡迷,周恩來總理的無私奉獻,聞一多的“拍案而起”,朱自清的“寧可餓死,不要美國的救濟糧”,陳鐵軍、周文雍烈士為人民解放甘灑一腔熱血的奉獻精神,無一不是我們進行人格教育的極好素材。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運用這些具體形象的人格範例進行啟發、誘導,在學生麵前樹立一個個光輝的榜樣,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結合語文學科的的點,講究方式方法。

人格教育是一門科學。語文課畢竟不是一門專門的人格教育課,不能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一味地進行人格灌輸。語文教學滲透人格教育,實際上就是一方麵增長學生的知識﹑智慧和能力,另一方麵又要塑造學生們好的靈魂,完成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的曆史使命。這就要求教師要講究方式方法,在滲透上下功夫,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造民主的﹑有感情的教學氛圍。

民主化的教學氛圍是發展學生個性的沃土,失去了這個條件,學生個性的發展就會受到束縛,隻有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才能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大膽的發言﹑自由的討論,想己之所想,說己之想說,從而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引起共鳴,達到提高人格水平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放下架子,走下講台,到學生當中去,師生關係應是平等﹑合作的關係,是“戰略夥伴”關係,而不是對峙﹑緊張的關係。師生關係緊張無疑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影響他們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養成﹑發展。隻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創造和諧﹑有感情的教學氛圍,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