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快樂帶給學生,樹立“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教學觀念,用情趣去感染學生,用摯愛喚醒學生人格深處的迷惘。
2.找準切入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找準切入點,也就是找到語文教學與人格教育的最佳契合點,隻有找到這個點,滲透才能順利實現。在實際教學中,這樣的切入點很多。有時是對典型人物的分析,有時是對主題思想的理解,有時是對某個問題的討論,有時又是對某個詞語的準確把握。
例如,在教學《項鏈》時,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瑪蒂爾德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弱點與人格缺陷,我把切入點放在對這一人物的分析﹑評價上,組織學生展開深入的討論。在討論﹑交流中,有的學生對人物報以同情,有的則認為這完全是人物的虛榮心所至,有的還把問題深入到社會製度上去。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了什麼才是健全的人格,並能結合自己存在的問題,取長補短,不僅掌握了小說的思想內涵,而且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人格教育。
再如,教學《荷花澱》時,為了讓學生領略文中一群普通的農村婦女純樸﹑勤勞﹑賢惠而又勇敢的崇高人格。我就以“荷花”為切入點,以“荷花”的高貴品質作為引子,讓學生去感受文中人物身上人性的光輝。
在富有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從紛紜複雜的教學現象中,敏銳的發現這個切入點,將人格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
3.注意將語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和事都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素材,在學習類似作品時不妨組織學生深入生活,做實地采訪,親自去感受偉大人格的魅力,在采訪過程中,那些富有時代精神的先進人物就成了學生人格的典範.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一次深刻的人格教育。
4.善於總結,巧妙點化。
人格教育不一定都是長篇大論的演講﹑報告,有時一句簡短的﹑精辟的話往往能令學生大受啟發﹑回味無窮。因此教師要善於總結,巧妙點化。在總結中,使學生明確人格教育的內容,在電話中,使學生的人格感悟受到啟發。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的語文教學必須跟上中國社會迅猛發展的大趨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對現代健康人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