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向“死水”都是“火”(3 / 3)

在同一時期創作的《靜夜》詩中,聞一多宣布:

誰希罕你這牆內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這四牆既隔不斷戰爭的喧囂,

你有什麼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讓這口裏塞滿了沙泥,

如其它隻會唱著個人的休戚!

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

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屍蟲,

如果隻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

靜夜裏鍾擺搖來的一片閑適,

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

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

戰壕裏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

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

從這裏,也可看出,詩人並不是躲進小樓書齋,逃避現實喧囂,而是把目光投向現實,關注民生疾苦,關注戰亂連綿,關注現實政治,決心積極勇敢地投身到改造舊世界的運動中去。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聞一多二十世紀的主導思想來看,還是從創作並發表《死水》的特定背景來看,或者是從同一時期的類似作品來看,我們都有理由確證,《死水》決不隻是膚淺地傳達詩人詛咒黑暗、鞭撻當局的憤激之情,字裏行間,言外之義,還有對光明自由的呼喚,對理想正義的追求,對愛國獻身的頌揚,而這種深藏不露的思想感情,才是我們品讀詩歌時需要特別留心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