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題方法談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臨近了,可以說參加高考的學生誰都想在高考中發揮自己的全部水平,考出最理想的成績。但如何才能考出好成績?大家一致的觀點是:平時努力學習,紮實自己的基礎,才能考出好成績;臨陣磨槍,臨時泡佛腳是不起作用的。我教高三語文多年,指導學生參加高考多年,我倒讚同有些老師的觀點:高三學生突擊做一些全國各地的語文模擬試卷,成績上升幅度大,這雖然不是一個人的真正的語文水平,但這是高考指揮棒使然。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臨陣磨槍,臨時泡佛腳是有作用的,關鍵是看你如何“磨”,如何“泡”現在我把我指導學生們“磨”、“泡”的方法一說,以饗應考之同學,亦以冀同行斧正。
一、難題暫放,回頭再做
高考答題不同平時做題,不可能總停在一個題目上想,28道題要答完,一定要講究速度,否則,難以答完。與其難以答完,不如一時做不出的難題暫放,回頭再做,或許後麵答的順手,回頭豁然釋然。
二、靈活變通,換路再走
有的同學喜歡用一種方法、方式或思路答題,一條道走到黑,這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在一種方法、方式或思路走不同的情況下,馬上換一種,或許一換,題就答出。這種方法在做數學題時尤其重要,做語文題也必不可少。如做選異類的語文題就很實用。
如:從以下四項中選出一個不同項
A張教練教我們學遊泳。(雙賓)B他問我為什麼考得這麼好。(雙賓)
C父親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勇氣。(雙賓)D胡老師讓我把作業做完。(兼語式)
選異類沒有說出判斷的標準,這標準就得你去尋找。你不能隻看到上四項都是句式,就隻從句式來判斷,這樣就無法作答。如果你不斷變換思路、變換方法去想:是句式不同?是句子成份不同?是句中詞語不同?……很快就判斷出原來是D項的賓語部分不同。
三、由已知推未知
人的知識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那麼,高考中語文不知的部分就一定丟分麼?未必。隻要我們方法得當:由已知推未知,同樣能正確答題。如,1999年高考語文第一題選隻有一個錯別字的題:ABD三項的字都較常見常用,A項的“詞不達意”的“詞”應為“辭”,“一愁莫展”的“愁”應為“籌”;B項的“不經之談”的“經”應為“禁”,“偏辟”的“辟”應為“僻”;D項的“氣衝宵漢”的“宵”應為“霄”,“撲溯迷離”的“溯”應為“朔”。隻有C項的字不能判斷,由ABD均有兩個字錯誤而推知正確答案應為C。再如第三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1、日本政界的一些妄圖______日本侵華的曆史,引起中日兩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2、端午節,民間有在身上掛香荷包的習俗;據說,這樣可以_____疾病。
3、見到這一情景,她那滿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了。
A、竄改驅除融解B、篡改祛除融解
C、竄改祛除溶解D、篡改驅除溶解
從選項看,同學們一看就知“溶解”意有一種東西溶到另一種東西裏。而“融解”隻是一種東西自己融化,應選“融解”意,這樣就排除了CD。再一看就知道“祛除”意為“驅趕、除掉”,而“祛除”多指除去疾病、邪魔等的,應選“祛除”,這樣就準確無誤地確定了答案應為B項。此題中隻要知道任何兩詞,餘一詞不知,根本不影響答題。這種方法答任何一種選擇題都可以考慮。再如答文學常識選錯題,隻要確知一項中作家或作品、或時代、或文體等錯,就可以確知此項為要選的項,其餘的就不必再看,可大大地節省考試中的寶貴時間,以便答其他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