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1.詩的第一句從什麼角度寫仰視,第二句從什麼角度寫低頭,這兩句詩勾勒出一個怎樣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蘭溪山色,朦朧飄渺,使人如同墜如仙境。
2.整首詩,從頭至尾沒有寫到“人”,也沒有寫到“情”,而讀來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問:詩中的人是怎樣的形象?情是怎樣的情?
答:寫出漁民欣快歡暢之情,整個畫麵使人感到蘭溪山水充滿著蓬勃生機。
(六)題義公禪房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1.這首詩所描寫的景物具有怎樣的特征?
答:山穀秀美、山巒清淨、空氣清新、和潤陰涼、自然幽雅。
2.這首詩的語言特征怎樣?
答:表現自然明快、詞句清談秀麗。
懷人懷古詩
1、閱讀下麵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本詩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②後人評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對這一評價請簡要闡述你的鑒賞體會。
12、①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②a三四句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詩的直抒胸臆,顯得深沉含蓄。b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麵,化出幻覺,寫家鄉的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詩人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一人”的缺憾更須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餘味無窮。
2、閱讀下麵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冷”字既寫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境。
(2)作者是如何表達別離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描繪特定的環境氣氛,營造出一種月圓人缺、寂靜思憶的意境,把要表達的別離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3、閱讀下麵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注]那:奈何,為什麼
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說:“‘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你認為這兩句妙不妙?為什麼?
答:很妙。因為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托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要點:抒發佳節思親的感情;不得北歸,偏要南來,形成對比;無理之問烘托真情)
4.閱讀下麵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秋思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l)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答: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係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2)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節描寫,正體現了王安石的評價。請你找出來,並作簡要的分析。
答:“行人臨發又開封”,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複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複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的鄉思
5.閱讀下麵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①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淒涼。
②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後兩句。請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作簡要分析。
後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問句表達,這樣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隻有我啊!”
③《全唐詩》錄入此詩,“落”字作“在”字,請你說說,是“落”好是“在”好,為什麼?
“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仿佛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在”字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6.閱讀下麵一首元曲,回答問題
[中呂]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歎。
①這首元曲中的“美人”是指,“燒赤壁山”的主帥是,讀書人指的是。
②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③有人認為“讀書人一聲長歎”的“歎”字含義豐富,試做分析。
8、①這首元典中的“美人”是指虞姬,“燒赤壁山”的主帥是周瑜,讀書人指的是作者本人(張可久)。②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傷心秦漢、讀書人一聲長歎。(1分)③有人認為“讀書人一聲長歎”的“歎”字含義豐富,試分析其含義。A.歎國家遭難b.歎百姓遭殃c.歎讀書人無可奈何
7、閱讀下麵的唐詩,回答後麵的問題
夜泊牛渚懷古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謝將軍:東晉謝尚,官鎮西將煙。鎮守牛渚時曾於秋夜泛舟賞月,遇袁宏誦詩聽後大為讚賞,邀袁過船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著。
以前兩聯為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係在一起的?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複雜情感?
答案示例:第一聯寫詩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這種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謝尚對袁宏的提攜。第二聯正麵寫懷古,一個“空”字使作者知音難覓、懷才不遇之情和上聯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大誌難酬的孤獨和寂寞,也表達了自信、曠達、灑脫、豪放之情。
8.閱讀下麵三首關於項羽的詩,完成①、②兩題。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烏江(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角度並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分別是什麼?
第一首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二首是從民心向背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三首是從節操(氣節)角度來評價的
(2)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
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曆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曆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活著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了也要氣壯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