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入學前教育為新生學習導航
新學期伊始,許多初中畢業生脫穎而出,又懷抱家鄉父老的殷切希望順利地升入了高中,開始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生活。剛進高中,學生個個生機勃勃,雄心壯誌。可一個星期學習過後,許多學生的心理變得十分脆弱:原來初中的優越感、成功感現在蕩然無存;高中各科知識難度加大,學習壓力大;還有許多學生是第一次遠離父母異地求學,陌生感、孤獨感使他們十分戀家;有的還沉浸在對初中生活的回憶中。學生學習心有餘力而不足,一少部分學生因此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因此,高一年級的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研究,引導他們從情緒的低穀中走出來,盡快地適應高中的生活和學習。對高一新生開展一段時間入學前的知識銜接教育、生活及生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那麼高一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點燃希望之燈?
首先,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去適應新的教育對象,而不是一味要求學生來適應你。
教育是一種服務,學生就是你服務的上帝。對那些乳臭未幹、羽翼未豐的中學生,你要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心理。要去發現、去幫助他們,給學生以親情般的嗬護和家的溫馨,讓他們有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在教學上,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零起點、慢節拍、循序漸進地組織教學。教育教學特別要符合新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
高一教師大多數是剛從高三畢業班下來的,可能會在知識難度的處理、講課的深度、講課的語速等方麵有所拔高,學生聽不懂;一部分剛從學校畢業的新教師可能因教學經驗不足,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不好,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這時你要通過課堂教學去了解學生,或叫學生書麵建議,或找學生談心,或組織活動去感知等等。
總之,無論老教師還是新教師,都要認真研究自己的對象,並且要深入其學習、生活乃至心理之中。在教學的備教輔改考各個環節中,既要因材(新課標、新教材)施教,又要因人而異(麵向全體又注重學生個性特長培養);既依據新課標、新大綱教學又不脫離高考能力導向。教學中要時時反饋,多向學生征詢建議,使教學精益求精。絕不能一味要求學生來適應你,更不能強迫學生服從你的意誌。
其次,在入學教育階段,教師要從宏觀上給學生以思想和學法上的指導,讓他們明白高中學習、生活的特點,從而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教學也如此,教學沒深入,思想、方法先行。教學要讓學生知己知彼,做到心中有數,方可百戰不殆。剛升入高中的新生對高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認識不夠,還用中小學生的眼光來打量它,還充滿各種幻想。更有甚者,認為進入重點高中就意味著一隻腳已邁向了大學的校門,思想警惕放鬆了,學習自由散慢了。因此,借入學教育機會對學生在思想、學習方法上進行一個撥亂反正的教育是十分緊迫的、十分必要的。
第一、學校各級領導要借新生入學典禮機會給學生作高中學習和生活總的指導,讓他們明白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應該怎樣去為。同時學校還要充分利用校園電視台、校園網、各種宣傳欄等媒體介紹學校的硬件(學校衣食住行的設施)和軟件(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讓學生盡早地去熟悉、適應它。
第二、年級主任和班主任教師要利用每周的班團活動課開展新生的人生理想教育、行為規範教育、安全教育等,要把學生的生活、生存教育落實到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麵,切實作好新生的“服務生”。
第三、在具體教學中,各科任教師首先要告知學生初高中在各方麵的差異性,給學生思想上一個定心丸。初中與高中比較,無論是知識體係、課程設置、教學方法,還是教育、教學、管理等各方麵均有很大區別。高中課程知識含量大,綜合性、係統性強,知識難度加大。學生進入高中後,課業和心理負擔增加:學習科目增多,訓練量加大,學習節奏更緊,競爭異常激烈,要求越來越嚴格,教學模式由原來的封閉性向開放性發展。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沒完全轉軌過來,不適應高中課堂的教學強度,不適應高中教師的前位的教學方法,因而在學習中顯得手忙腳亂,心有餘力而不足。為此,各科任教師要細心、耐心地做好新生入學前的學習、生活及心理方麵的指導。在課堂上要多與學生互動,聽其聲,察其色,洞其心。學會傾聽,學會反饋,快速形成師生和諧發展的教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