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告訴我們——京杭大運河滅了一個隋朝,卻也開辟了更輝煌的盛世。
人鏡對著太宗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開創貞觀之治的盛世。於是雙手揮舞著高呼“明君”“偉人”。
可即使是這樣一代聖明,我們又怎能忘了玄武門前的血泊?
曆史的高峰回響著一個聲音:“再偉大的君王,他的身後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愛憎後的我們,會有一雙清澈靈動的心眼。環視世間一定會有新的認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觀。
以清澈的眼審視自己,對於任何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靈動的心審視世界,對任何對錯,保留一份最真實的了解。
給所有的事物一個旁觀的眼神,讓曆史的車轍輾過額頭,留下讚許的痕跡。
解析:人們常說,曆史是最公正的,但人們對於曆史的認知,往往並不公正,因為有了愛憎,有了喜惡,人們便戴上了有色的、變形的眼鏡。在審視曆史中,考生能體現辯證法,闡述了感情色彩怎樣影響我們對曆史的反思,客觀真實與主觀感受又有怎樣的聯係的問題,思想健康而不偏激。
【請你試試】
1.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個女孩趴在自己臥室的窗台上,她看見鄰居正在埋葬一條小狗。這條小狗很可愛。看到小狗那麼可憐,小女孩不禁淚流滿麵,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便把她帶到另一個房間,打開另一扇窗。從這個窗口望去,那是一個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玫瑰園。女孩的愁雲為之一掃而空,心裏頓時明朗起來。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剛才你開錯了窗。”
人生之旅,我們不也常常開錯“窗”嗎?請就“人生之旅開錯窗”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思維啟導:寫好本題首先要準確把握話題材料的寓意。這個故事本身是多義的。不同的人,由於思維角度、感情傾向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理解。若從小女孩的角度看,她看到了悲慘死去的小狗,也看到了美麗的玫瑰園,哀傷與歡樂都經曆過了。如果她的認識、情感因此變得成熟和完整,那麼開錯窗又何妨呢?若從外祖父的角度看,他希望年輕一代的眼裏都是令人歡欣鼓舞的“玫瑰”,老一輩的指引作用在這裏明顯地體現出來了。若從故事整體意蘊的角度考慮,可以指出開錯窗是人生的必經之旅,我們應適時地調整前進的方向,去尋找美好的未來。
2.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們最差。文王再問: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我們長兄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他能事先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們中兄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於本鄉裏。而我們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所以人們以為我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上述材料講的是名醫扁鵲對治病的見解,這種見解對於我們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不無裨益。根據你對這則故事的理解,請就“事前、事中、事後”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思維啟導:本題寫作時要特別關注“事前、事中、事後”三者的關係,不能抓住其中一點大做文章而不及其餘。如果把話題的“事”,與原材料中的“病”進行類似聯想,那麼可以將“事”看成是一種弊端,或一個問題。例如對人們所關注的腐敗現象,可以采取事前防範(製度製約)、將腐敗扼製於萌芽之中或重拳治腐,談三者齊抓共管,確保吏治清明。特別要強調防範重於懲治。如果把“事”看成一門管理的學問,那麼可以得出: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還可以把“事”寫成一個事故,比如火災之類,通過編擬故事的形式,寫出災前、災中、災後人們的評價或得出的教訓。本題中的“事”也可以寫成“好事”:事前認真論證決策,事中不斷修正,事後認真總結,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