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宋·錢時《兩漢筆記》:“諫不行,言不聽,膏澤不下於民,而但緘默固位,~,又可謂賢乎?”
【暴殄天物】bàotiǎntiānwù
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同義成語]揮霍無度、揮金如土
[反義成語]克勤克儉、精打細算、節衣縮食
[出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例子]對那些玩忽職守、~,浪費國家財的人必須繩之以法。
【鋌而走險】tǐngérzǒuxiǎn
鋌:快跑。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
[英語解釋]neckor/ofnothing
[同義成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反義成語]畏縮不前
[出處]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例子]我們要注意他~、孤注一擲。
【走投無路】zǒutóuwúlù
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同義成語]山窮水盡、窮途末路、日暮途窮
[反義成語]左右逢源、如願以償、天從人願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例子]魯迅《彷徨·祝福》:“她真是~了,隻好來求老主人。”
【如火如荼】rúhuǒrútú
荼:象火一樣紅。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同義成語]方興未艾、轟轟烈烈
[反義成語]無聲無息
[出處]《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例子]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正是:~,軍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àntúsuǒjì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同義成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成語]不落窠臼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例子]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術難靈。”
【老馬識途】lǎomǎshítú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同義成語]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成語]不知所以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例子]宋·毛謗《寄曹使君》:“請同韶矍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
【蛻化變質】tuìhuàbiànzhì
比喻人墮落變壞。
[例子]我們要堅決同那些~分子展開鬥爭,決不留情。
【惘然若失】wǎngránruòshī
惘然:失意的樣子。心情不舒暢,好象丟掉了什麼東西似的。
[同義成語]悵然若失、若有所失
[反義成語]胸有成竹
[出處]《後漢書·黃憲傳》:“是時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嚐不正容,及歸,惘然若有失也。”
[例子]宋·洪邁《夷堅誌》:“次日,仿徨於案間,惘然如失。”
【癡心妄想】chīxīnwàngxiǎng
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同義成語]胡思亂想、癡人說夢、想入非非
[反義成語]切中事理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癡心妄想,時刻難過。”
[例子]他~的一席話,驚得大家瞠目結舌。
【恣意妄為】zìyìwàngwéi
恣意:任意,隨意;妄為:胡作非為。隨心所欲,胡作非為。
[同義成語]為所欲為、無法無天、肆無忌憚
[反義成語]謹小慎微、謹言慎行、循規蹈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20回:“吳主皓自改元建製,至鳳凰元年,恣意妄為,窮兵屯戍,上下無不嗟怨。”
[例子]毛澤東《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數頑固分子,不顧民族國家利益,~。”
【蔚然成風】wèiránchéngfēng
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
[同義成語]蔚成風氣
[例子]“五講四美”在我們周圍~。
【好高騖遠】hàogāowùyuǎn
好:喜歡;騖: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同義成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反義成語]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出處]《宋史·道學傳一·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例子]秦牧《畫蛋·練功》:“但是~,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最普通的道理。”
【應接不暇】yìngjiēbùxiá
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英語解釋]haveone\'shandfull
[同義成語]目不暇接
[反義成語]應付裕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發,使人應接不暇。”
【大顯身手】dàxiǎnshēnshǒu
充分顯示出本領和才能。
[同義成語]大顯神通、大展經綸、大展宏圖
[反義成語]無能為力、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出處]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頃世亂離,衣冠之士,雖無身手,或聚徒眾,違棄素業,徼幸戰功。”
[例子]茹誌娟《高高的白楊樹》:“愛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愛種棉花的,就在連成片的土地上~吧!”
【銷聲匿跡】xiāoshēngnìjì
銷:消失。指隱藏進來或不公開露麵。
[同義成語]隱姓埋名、無影無蹤
[反義成語]死灰複燃、東山再起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匿跡,惟恐人知。”
【響徹雲霄】xiǎngchèyúnxiāo
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同義成語]響徹雲際、響遏行雲
[反義成語]悶聲不響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例子]教室裏學生們的情緒高漲,歌聲~。
【惟妙惟肖】wéimiàowéixiào
惟:語氣助詞。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傳神。
[同義成語]栩栩如生
[反義成語]畫虎類犬
[出處]宋·嶽珂《英光堂帖讚》:“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體,峭以健。馬牛其風,神合誌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子]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親,言談舉止,無不~。
【不肖子孫】bùxiàozǐsūn
指品德差,沒出息,不能繼承先輩事業的子孫或晚輩。
[同義成語]紈絝子弟、後繼無人
[反義成語]孝子賢孫、後繼有人、繼往開來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萬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例子]魯迅《彷徨·長明燈》:“造廟的時候,他的祖宗就捐過錢,現在他卻要來吹熄長明燈,這不是~?”
【喧賓奪主】xuānbīnduózhǔ
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同義成語]反客為主、本末倒置
[反義成語]客隨主便
[出處]清·楊宜治《俄程日記》:“近有喧賓奪主之勢。”
[例子]清·阮葵生《茶餘客話》:“餘仿為之,香則噴鼻而酒味變矣。不論酒而論香,是為~。”
【烜赫一時】xuǎnhèyīshí
煊赫:氣勢很盛。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同義成語]盛極一時、名噪一時、曇花一現
[反義成語]彪炳千古
[出處]宋·王安石《上杜學士書》:“雖將相大臣,氣勢煊赫,上所尊憲。”
【循規蹈矩】xúnguīdǎojǔ
循:遵守;蹈:踩;規、矩是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做變動。
[同義成語]安分守己、規行矩步
[反義成語]胡作非為、隨心所欲
[出處]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途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例子]他辦事一向都是~的。
【尋章摘句】xúnzhāngzhāijù
摘:摘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同義成語]尋行數墨、尋枝摘葉
[反義成語]精挑細選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吳書·孫權傳》注引《吳書》:“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曆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例子]這個庸才,隻會做些~的事。
【搜章摘句】sōuzhāngzhāijù
搜:尋求;摘:選取。指抄襲他人文章的詞句。
[出處]《三國誌·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谘使魏。”裴鬆之注引《吳書》:“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曆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例子]舉明經,其友易之,秀實曰:“~,不足以立功。”乃棄去。(《新唐書·段秀實傳》)
【桀驁不馴】jiéàobùxùn
性情強暴不馴順。
[同義成語]橫衝直撞、無法無天
[反義成語]安分守己、俯首帖耳
[出處]《漢書·匈奴傳》:“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例子]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識字讀書,聰明出眾。隻是生成一個~的性子,頑劣異常。”
【奄奄一息】yǎnyǎnyīxī
隻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死亡。
[英語解釋]onthelastlegs
[同義成語]氣息奄奄、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反義成語]生龍活虎、生氣勃勃、朝氣勃勃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八十七回:“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
[例子]他已被打得體無完膚,~了。
【湮沒無聞】yānmòwúwén
湮沒:埋沒。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同義成語]碌碌無聞、不見經傳、默默無聞
[反義成語]赫赫有名、舉世聞名、鼎鼎大名
[出處]《晉書·羊祜傳》:“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望遠,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
[例子]元·鍾嗣成《錄鬼簿序》:“高才博識,俱有可錄,歲月彌久,~,遂傳其本末,吊以樂章。”
【察言觀色】cháyánguānsè
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同義成語]察顏觀色、鑒貌辨色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例子]我沒有~的能力。
【禍國殃民】huòguóyāngmín
使國家受害,百姓遭殃。
[同義成語]蠹國害民
[反義成語]安邦定國、富國安民、保國安民
[出處]章炳麟《正學報緣起·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杳無音信】yǎowúyīnxìn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沒有一點消息。
[同義成語]杳無消息
[反義成語]指日可待
[出處]宋·黃孝邁《詠水仙》詞:“驚鴻去後,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開門揖盜】kāiményīdào
揖:打拱,表示歡迎。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同義成語]自討苦吃、引狼入室
[出處]《三國誌·吳誌·孫權傳》:“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製,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例子]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回:“失守城池,要按軍法;況又有稟帖到楊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豈不是私通叛寇?”
【甘之如飴】gānzhīrúyí
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同義成語]甘心情願、何樂不為
[反義成語]欲罷不能
[出處]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例子]高陽《清宮外史》上冊:“背書背不出,‘老師’往往大發嬌嗔,自然罵得人下不了台,而張曜~。”
【貽笑大方】yíxiàodàfāng
貽:遺留;大方:內行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但愧知識短淺,誠恐~,所以不敢冒昧進謁。”
【苦心孤詣】kǔxīngūyì
苦心:用心良苦;孤詣:獨到的成就。指苦心鑽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
[同義成語]費盡心機、苦心經營
[出處]清·翁方綱《複初齋文集·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例子]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地運動著做了一次大總統,後來被人趕跑了,跑向天津。”
【萬馬齊喑】wànmǎqíyīn
喑:啞,失音。舊時形容人民沉默不語。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麵。
[同義成語]萬籟俱寂、死氣沉沉
[反義成語]萬馬奔騰、龍騰虎躍
[出處]宋·蘇軾《三馬圖讚》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
[例子]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二五:“九州生氣恃風雷,~究可哀。”
【猶豫不決】yóuyùbùjué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英語解釋]hangaleg
[同義成語]畏首畏尾、優柔寡斷、舉棋不定
[反義成語]當機立斷、斬釘截鐵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例子]在決定這件事如何處理時,他變得~起來。
【怨天尤人】yuàntiānyóurén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
[同義成語]民怨沸騰、怨聲載道、天怒人怨
[反義成語]任勞任怨、自怨自艾
[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例子]要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不要~。
【良莠不齊】liángyǒubùqí
莠:狗尾草,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同義成語]混淆視聽、混淆是非
[反義成語]涇渭分明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至我輩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
[例子]太平天國·洪秀全《整頓屬員詔》:“兼之人品~,誠恐因逸生事。”
【坐收漁利】zuòshōuyúlì
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而從中獲利。
[同義成語]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無功受祿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例子]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他日可以在裏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
【向隅而泣】xiàngyúérqì
隅:牆角;泣:哭。一個人麵對牆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隻能絕望地哭泣。
[同義成語]唉聲歎氣、窮途末路
[反義成語]春風得意、得意忘形
[出處]漢·劉向《說苑·德貴》:“今有滿堂飯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緣木求魚】yuánmùqiúyú
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同義成語]水中撈月、緣山求魚、竹籃打水
[反義成語]探囊取物、甕中捉鱉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例子]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劉玄傳》:“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萬分,興化致理,譬猶~,升山采珠。”
【戒驕戒躁】jièjiāojièzào
警惕並防止產生驕傲和急躁情緒。
[同義成語]不驕不躁、虛懷若穀、功成不居
[反義成語]驕傲自大、不可一世、惟我獨尊
[例子]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再接再厲】zàijiēzàilì
再:繼續;接;接觸;厲:磨快。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反義成語]得過且過
[出處]唐·韓愈《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例子]取得好成績也不能自滿,要~,不斷進取
【滿載而歸】mǎnzàiérguī
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同義成語]滿載而回
[反義成語]一無所獲、空手而歸
[出處]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二十三回:“將衛國府庫,及民間存留金粟之類,劫掠一空,墮其城郭,~。”
【以身作則】yǐshēnzuòzé
身:自身;則:準則。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同義成語]言傳身教、身先士卒、身體力行
[反義成語]以身試法
[出處]《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例子]艱苦樸素,~,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作風。
【沾沾自喜】zhānzhānzìxǐ
沾沾:輕浮的,自鳴得意的樣子。形容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英語解釋]playthepeacock
[同義成語]自鳴得意
[反義成語]垂頭喪氣、灰心喪氣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例子]我們要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即便取得一些成績也不要~,得意忘形
【明火執仗】mínghuǒzhízhàng
明:點明;執:拿著;杖: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後比喻公開地、毫不隱藏地幹壞事。
[同義成語]明目張膽
[反義成語]鬼鬼祟祟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無非赤手求財。”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並非~,怎麼便算是強盜呢?”
【烏煙瘴氣】wūyāngzhàngqì
烏:黑;瘴氣:濕熱的空氣。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或社會黑暗。
[同義成語]亂七八糟、汙七八糟
[反義成語]明月清風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如今鬧是鬧了個烏煙瘴氣,罵是罵了個破米糟糠。”
【昭然若揭】zhāoránruòjiē
揭:暴露。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同義成語]彰明較著、眾目昭彰
[反義成語]真偽莫辨
[出處]《莊子·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例子]他的險惡用心,在他剛才的長篇講話中,已經~了。
【動輒得咎】dòngzhédéjiù
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同義成語]跋前躓後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小廝因~,隻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後隨也不好,並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飲鴆止渴】yǐnzhènzhǐkě
鴆:毒酒。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同義成語]饑不擇食、急功近利
[反義成語]從長計議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霍須傳》:“譬猶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例子]晉·葛洪《抱樸子》:“咀漏脯以充饑,酣鴆酒以止渴。”
【旁征博引】pángzhīngbóyǐn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指說話、寫文章引用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證。
[同義成語]引經據典
[反義成語]理屈詞窮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於生凡十四則。”
[例子]會上他~,滔滔不絕,把對方駁得體無完膚。
【支離破碎】zhīlípòsuì
支離: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同義成語]七零八落、四分五裂、一鱗半爪
[反義成語]渾然一體、完美無缺
[出處]元·許謙《白雲集》:“近代以文辭取士,而不考其實,惟務雕鐫鏤刻,破碎支離,波淫邪遁之辭,靡所不至。”
[例子]我們不要把文章分析得~。
【仗義執言】zhàngyìzhíyán
仗義:主持正義;執言:說公道話。為了正義說公道話。指能伸張正義。
[同義成語]理直氣壯、直言不諱
[反義成語]違天悖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四回:“若以文、武、宣、平之靈,仗義執言,國悔罪,王室之福。”
[例子]他性格耿直,總愛~
【趾高氣揚】zhǐgāoqìyáng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英語解釋]gotoone\'shead
[同義成語]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義成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妄自菲薄
[出處]左丘明《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例子]即使學習進步很大,也不該~,而應再接再厲。
【炙手可熱】zhìshǒukěrè
炙:烤。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同義成語]烜赫一時、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反義成語]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出處]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例子]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奧匈各國民黨,所在蜂起,於是四十年控縱全歐氣焰赫赫,~,飛鳥不落之梅特涅。”
【鱗次櫛比】líncìzhìbǐ
櫛:梳篦的總稱。象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同義成語]密密麻麻、密密層層
[反義成語]參差不齊、雜亂無章
[出處]明·陳貞慧《秋園雜佩·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
[例子]清·王韜《瀛壖雜誌》:“東關外羊毛衖左右,閩粵遊民群聚於此,賭館煙舍,~。”
【閑情逸致】xiánqíngyìzhì
逸:安閑;致:興致。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同義成語]悠哉遊哉、悠然自得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當此內憂外患,接踵而來……倒可惜他有此一段閑情逸致!”
[例子]清·文康《兒女英雄傳》:“老爺這趟出來,更是~,正要問問沿途的景物。”
【莫衷一是】mòzhōngyīshì
莫:不;衷:折衷。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同義成語]無所適從
[反義成語]一針見血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諸將或言固守待援,或言決一死戰,或言到臨安求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例子]人們議論紛紛,~。
【一見鍾情】yījiànzhōngqíng
鍾:專注。男女之間一見麵就產生愛情。
[英語解釋]fallheadoverinlove
[同義成語]一見傾心、一見如故、一拍即合
[反義成語]無動於衷、行同陌路、視同路人
[出處]清·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鍾情,故賤妾有感於心。”
[例子]他們兩個~。
【老態龍鍾】lǎotàilóngzhōng
龍鍾:行動不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同義成語]老氣橫秋
[反義成語]返老還童、老當益壯、生氣勃勃
[出處]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慚時輩,龍鍾似老翁。”
[例子]宋·陸遊《聽雨》:“~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
【摩肩接踵】mójiānjiēzhǒng
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或事物接連不斷地出現。
[同義成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成語]地廣人稀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宋史·李顯忠傳》:“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例子]節日的公園遊人~,熱鬧非凡。
【惴惴不安】zhuìzhuìbùān
惴惴: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同義成語]忐忑不安、惶恐不安、心慌意亂
[反義成語]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出處]《詩經·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穀。”
【搖搖欲墜】yáoyáoyùzhuì
欲:將要;墜:掉下來。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英語解釋]hangonbyone\'seyelids
[同義成語]搖搖欲倒、風雨飄搖、危如累卵
[反義成語]穩如泰山、安如磐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4回:“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越俎代庖】yuèzǔdàipáo
越:越過;俎:盛放祭品的器皿;庖:廚師。比喻超出自己取務範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英語解釋]putwordsintosomebody\'smouth
[同義成語]包辦代替
[反義成語]自力更生
[出處]莊周《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尺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例子]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
【虛左以待】xūzuǒyǐdài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例子]諸貴客見公子親往迎客,~,正不知甚處有名的處士,何方大國的使臣,俱辦下一片敬心侍候。(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九十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