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教學三部曲
在高一學年結束的一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喜歡詩歌的僅占30%,對詩歌沒有什麼感覺或課外基本不接觸詩的竟有一半多。而喜歡詩歌的同學,其喜歡的原因,也多半是小時候在父母的督促下背過幾首短小的古詩,對於現代詩歌或篇幅較長的詩歌也常常“視而不見”,因喜歡詩而有過寫詩嚐試的同學則幾乎沒有。
學生對詩歌接觸太少,初中教材與教學中詩歌往往被忽略,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高中語文新教材的實施,為培養學生詩歌興趣與鑒賞能力提供了契機。新教材第三冊有三個詩歌單元,共選詩歌三十多首。集中學習鑒賞這些詩歌,對學生興趣與能力的培養具有較強的衝擊力,必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因為學生興趣與能力的缺乏,對於有一定難度的詩歌(有的還是朦朧詩,有的是原本高三第二學期才學的),數量又那麼多,學習中會有一定難度,引導不當,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抵拒的心理,加上應試的觀念在師生的頭腦中都有點根深蒂固,從高考“實惠”的角度看,有的同學認識上會產生偏差,缺乏詩歌誦讀的熱情。
鑒賞於上述情況,我們在教學中,從學生基礎、學習心理和詩歌鑒賞規律出發,適當重組詩歌教學內容,有步驟地進行詩情詩趣的培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小結於下,以就教於同仁。
一. 親密接觸,初嚐詩趣
學生不喜歡詩歌的原因很多,但有一點不能忽略,其中有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詩歌,甚至對詩歌的認識存在誤解。而學生對詩歌產生誤解的方麵也許正是詩歌的特質所在,詩歌的文學價值所在。這種現象的存在實在讓人覺得可惜。因此在詩歌教學當中轉變學生對詩歌的看法,激發學生學詩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1.選擇學生易接受的詩歌,作為激發學生學詩的突破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我們現行的詩歌教學來說更是如此。本冊教材所選的詩
歌篇目較多,古今中外,各種流派都涉及到了。結合各類詩歌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選擇一些淺顯而優美的短詩作為詩歌教學的開始是比較合適的。鑒於以上想法,我們把《詩經三篇》作為詩歌教學的第一課,以此來改變觀念,引起學詩的興趣。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
在學生的心目中,《詩經》似乎比所學過“之乎者也”之類的文言文要難得多,而且《詩經》所反映的時代又那麼久遠,鬼才知道那時候是什麼樣子。這種心理,正是改變對詩歌印象的突破口。實際上,《詩經》作為人類童年時期的作品,它所反應的都是人類童年時代生活的方方麵麵,用錢鍾書的觀點來看,遠古時期相當於人一生當中的小孩子時期,當時無論是人的心理還是社會現象都是很簡單的,所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都是純人性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詩經》的內容應該是好理解的,好理解的內容被人誤解,一旦這層紙被捅破,學生就會恍然大悟,甚至會發出“原來如此”的感歎。如果我們的課堂上能有更多的“原來如此”的驚歎,證明我們的教學是成功的。
《詩經三首》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其有三首詩,兩首是和男女戀情有關的,一首是軍歌。當同學們得知要學這一課時,不由得發出了“啊”的驚歎。當我們講解了《詩經》的有關知識特別是介紹了《詩經》的思想內容以後,同學們的情緒漸趨積極,也許是距離產生美的緣故吧,欲了解古代社會好也是情理之中的。
最使同學們感興趣的是,了解人類童年時期青年男女之間純真的愛情。《衛風·氓》雖然是棄婦詩,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對純真愛情的渴望。“乘彼垝垣,以望複關。不見複關,泣涕漣漣。既見複關,載笑載言”我們在女主人公蹬上牆頭張望的焦急神態中看到了人類對的純真、美好的愛情的渴望。《邶風·靜女》一詩表達最原始的方式所體現出的人們對純真美好的愛情的追求,以及愛情給人帶來的無比幸福的感覺。“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當然,同學們感興趣的原因不一定是因為這個年齡階段對“愛情“這一話題較敏感,更主要的是被人性當中最美好、最純真的情感所震憾。這時,因勢利導,說明除了愛情以外,還有許多動人的情感,而詩歌是表達人類情感較重要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時,同學們似乎改變了以往對詩歌的的看法,至少讓學生有一種感受,“不讀不知道,一讀味正好”
2. 利用背景知識及詩人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每篇詩歌,如果仔細研究,都能找到調動學生興趣的突破口,當然能引起學生興趣的
方法也是多樣的。如有些詩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識及詩人的魅力來調動學生的學詩興趣。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童叟皆知的,而且由不同的傳說不同的地方還演譯出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同學們對這樣的傳說是很感興趣的。在教《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和秦觀的《鵲橋仙》兩首詩時(這兩篇是放在一起上的),我們用牛郎的織女的傳說作為引起學生興趣的切入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徐誌摩這位詩人,同學們不是很陌生的,一來,他生於海寧,是我們的老鄉,二是很多同學都看過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這樣的詩人,同學們是很感興趣的。即便如此,同學們對他的認識也隻能停留在不陌生的層麵,而人們往往對了解一點又不能認識很清楚的事物有一種要探究的欲望,這是引導學習的良好的契機。一說起學習徐誌摩的詩,同學們似乎很有勁,但叫位同學具體說說看,又說不出一二,些時,我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較詳細的介紹了他的一生經曆,創作情況,以及有關對徐誌摩研究的評價,同學們聽得都很認真,學習《再別康橋》一詩時熱情就更加高漲了。
3. 適當舉行一些課堂詩歌朗誦比賽,營造良好的讀詩氛圍,激發學生學詩的興趣
中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勝心,一說起比賽都躍躍欲試。抓住這一特點,適當開展朗誦比賽能調動起學生們學詩的興趣。但是,操作過程中也要注意方法。剛開始的時候,要求不能太高,不能嚇倒學生。要采用鼓勵為主的原則,爭取使每位學生都能嚐到讀詩的樂趣。對於朗誦基礎較好的學生,這樣的活動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也可以得到一次鍛煉,至少有一次朗誦比賽的經曆,認為自己還可以朗誦詩歌。而且,看到基礎較好的同學的朗誦,對自己也是一種觸動。同學們都有了讀詩的願望,班上就形成一種良好的讀詩學詩的氛圍,從討厭詩歌變為親近詩歌,這樣才能使詩歌教學有效的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