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的原則與技巧(2 / 2)

文言文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裏沒有相應的詞代替,如果硬譯反而別扭,因而不譯。這些詞包括:發語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誌、句中停頓的詞,以及詞中虛設成分等。

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中“之”作為“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助詞可以不譯。“也”表停頓, “矣”為語氣詞也不需要譯,隻要把句子的語氣譯出就可以了。

3、 關注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介賓結構後置句等,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在翻譯過程中要善於抓住這些標誌,嚴格按照現代漢語規範來翻譯。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判斷句) (《師說》)

②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侍坐》)

不吾知也 (《侍坐》)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師說》)

惟利是圖 (以上為賓語前置句)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介賓結構後置句)

④蚓無爪牙之力,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賓語前置句)

㈡、要恰當處理一些修辭格

① 互文不可直譯。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省卻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並合而完整達意。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要譯為“秦漢 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②比喻。如“金城千裏”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因現代漢語中沒有這樣的說法。如保留比喻,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譯為“堅固的城防”。

③借代。如“布衣”代未做官之人,“縉紳”代官員,“三尺”代法律,“萬鍾”代高官厚祿等。

④委婉說法,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凡遇到這種情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來譯就可以了。

㈢、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可以靈活采用如下六種翻譯方法:

1、 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專有名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等都可以保留下來,不必變動。

2、對。將已由單音節發展為雙音節的詞對譯出來。

3、拆。文言文中有時連用上午兩個單音詞,在白話文中恰好是雙音詞。對這類詞語,需要拆成兩個單音詞來進行翻譯,而不能用白話文中的雙音節詞的詞義去翻譯。

4、增。增補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詞語活用後的新增內容。

①句子中的省略成分必須增補出來。

②詞類發生活用時,必須根據活用的類型增補有關活用後的新增內容。

5、刪。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為語氣助詞、或表停頓、或是湊足音節 、或起連接作用,在翻譯時就可以刪去,而不必硬譯。

6、調。把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成分調整過來,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我們將文言翻譯編成了順口溜:

文言翻譯重直譯,聯係全文斟詞句。

名字稱謂不必譯,單音詞語雙音替。

倒裝語句調語序,其他特殊一般譯。

碰見虛詞因句譯,能刪能替看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