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為傣哪文設計了一套表示聲調的符號,其他方麵也有改進。於闐文使用印度的婆羅米字母直體和盧虱吒(簡稱盧)兩種字母書寫。婆羅米字母自左向右橫行書寫,盧字母自右向左橫行書寫。在字母形體上也相差很大。在於闐地區已發現一些漢文和於闐文並用的文書,以及3世紀的漢文和盧字母並用的馬錢。焉耆-龜茲文,舊稱吐火羅文,這種文字書寫的語言和於闐文同屬印歐語係。焉耆-龜茲文使用婆羅米字母斜體、拚寫焉耆和龜茲兩種方言。文獻多屬5~8世紀。粟特文、回鶻文、蒙古文、滿文、錫伯文粟特文來源於波斯時代的阿拉米文草書。回鶻文字母是參考粟特字母創造的。以後蒙古文字母的製訂參考了回鶻字母,滿文字母的製訂參考了蒙古文字母。錫伯文是滿文的延續。這5種文字的字母,有一線相承的關係。書寫行款一致,都是由上向下豎行書寫,由左向右移行(粟特文原先曾由右向左橫行書寫),同一個字母的單寫,在詞頭、詞中、詞尾,形式上有些差別。粟特文不明確表示元音,回鶻文、蒙古文、滿文和錫伯文都是表音素的字母文字。察合台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這4種文字都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同一字母的單寫,在詞頭、詞中、詞尾,書寫形式略有不同。都是由右向左橫行書寫,由上向下移行。察合台文不重視元音的區別,其他3種文字重視元音的區別。突厥文根據突厥文獻早期發現的地點,又稱鄂爾渾-葉尼塞文。有人根據字母形體與北歐如尼文相似,曾稱突厥如尼文。因為這種文字一個字母可以表示某些元音和輔音的結合體,所以它是一種音素字母和複合字母混合型的文字。一般由右向左橫行書寫。使用時代約在6~10世紀。朝鮮文、契丹小字和方塊苗文這3種文字在漢字的影響下,都把屬於一個音節的字母拚成一個方塊。1444年創製的朝鮮文有19個表示輔音和21個表示單元音和複元音的字母。這些字母按規定位置以音節為單位拚成方塊字形。契丹小字創於10世紀。它的字素一般稱原字或小原字。一個原字可以隻表示一個輔音或元音,有的表示一個複元音,或表示輔音和元音的結合體。據估計共有300多個原字,現在隻能認識100多個原字。用1、2個原字或多到6、7個原字大體上拚成一個方塊。行款是自右向左,豎行書寫。既可直寫,又可橫寫。方塊苗文是1905年英國基督教傳教士和苗語滇東北次方言區幾個知識分子為拚寫當地方言共同創製的一種苗文。每個字用一個表示聲母的大字為字的主體,表示韻母的小字母放在大字母的上方、右上角、右側或右下角兼表聲調。因為每個字都大體上構成一個方塊,所以稱為方塊苗文。俄文新疆的伊犁、塔城等地有2900俄羅斯人,他們使用俄文。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拉祜族、景頗族和佤族的文字,都是拉丁字母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就使用。前兩種文字現在仍通用,拉祜文做了一些改進。舊佤文隻有少數基督教徒使用,新佤文正在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創製民族文字的工作有準備有計劃地為少數民族創製文字是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下進行的。50年代初,有重點地進行了小規模的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然後開展了全國少數民族語言的普查。調查工作的作用是多方麵的,如為進行民族識別工作準備語言和社會方麵的材料,了解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情況和群眾對自己的語言文字問題有什麼意見。其中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幫助需要創製文字的民族創製文字。從1956年開始,一些需要創製文字的民族不斷地要求正在討論的漢語拚音方案早日確定,以便他們考慮漢語同他們的語言相同相近的音,能在他們的文字方案中采用相同的字母表示,這就有利於互相學習語文和交流文化。1956年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起草了《關於少數民族文字方案中設計字母的幾項原則》。經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討論後,上報國務院。周恩來親自主持國務會議,討論修改通過了這個文件。文件的內容如下:(1)少數民族創造文字應該以拉丁字母為基礎;原有文字進行改革,采用新的字母係統的時候,也應該盡可能以拉丁字母為基礎。(2)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相同或相近的音,盡可能用漢語拚音方案裏相當的字母表示。(3)少數民族語言裏有而漢語裏沒有的音,如果使用一個拉丁字母表達一個音的方式有困難的時候,在照顧到字母係統清晰、字形簡便美觀、字母數目適當、便於使用和教學的條件下,根據語言的具體情況,可以采用以下的辦法表示:(a)用兩個字母表示一個音;(b)另創新字母或者采用其他適用的字母;(c)個別情況也可以在字母上附加符號。(4)對於語言中的聲調,根據實際需要,可在音節末尾加字母表示或采用其他辦法表示或不表示。(5)各民族的文字,特別是語言關係密切的文字,在字母形式和拚寫規則上應該盡量取得一致。正是因為在創製文字的工作中基本上貫徹了上述5項原則,所以在新設計的文字方案中,能夠使各種語言的共同音素,在書麵語言裏有相同相近的麵貌。同時也保證了少數民族語言中特有的語音,得到充分的表達。這是中國語言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上述5項原則的指導下,根據語言調查研究的成果,開展了少數民族文字的創製工作。到目前為止,壯、布依、苗、侗、哈尼、傈僳、佤、黎、納西、白、土、瑤12個民族和景頗族中說載瓦語的人創製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拚音文字。現在還有一些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他們將根據自己的意願,創製文字或者選用現有對他們適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