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禮部下(2 / 3)

《大戴禮》曰:武王踐阼曰:諡者行之跡也,是以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行出乎己,名出乎人。

《左傳》曰: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於眾仲,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

《論語》曰:子夏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事具文部文質篇目。

《春秋說題辭》曰:號者功之表,諡者行之跡,所以追勸成德,使尚務節。

《穆天子傳》曰:為盛姬諡曰哀淑人。

《列女傳》曰:魯黔婁先生死,曾子與門人往吊焉,曰:何以為諡,其妻曰:以康為諡,昔者先生,君嚐賜之粟二十鍾,先生辭而不受,是其有餘富也,君嚐欲授之國相,先生辭而弗為,是有餘貴也,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其諡為康,不亦宜乎。

《漢書》曰:霍去病,元狩六年薨,上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塚象祁連山,諡之景桓侯,諡法,仁義行剛曰景,辟土行遠曰桓。

又曰:賈山奏事曰:古者聖王作諡,三四十世爾,雖堯舜禹湯文武,累世廣德,以為子孫基業,無過二三十世也,秦始皇帝曰:死而以諡法,是父子名號,有時相襲也,以一至萬,則世世不相複也,故死而號曰始皇帝。

《五經通義》曰:諡者死後之稱,累生時之行而諡之,生有善行,死有善諡,所以勸善戒惡也,諡之言列其所行,身雖死,名常存,故謂諡也。

《東觀漢記》曰:吳漢爵位奉賜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恭儉如此,病薨,奏諡曰:有司議宜以為武昭,特賜諡曰忠侯。

張璠《漢記》曰:範丹,中平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吊,累行論諡,僉曰宜為貞節先生,會葬二千餘人。

荀氏家傳曰:荀爽對策曰:臣聞火生於木,故其德孝,漢之諡帝稱孝者,其義取此也,故漢製,使天下皆誦孝經,選吏則舉孝廉,以孝為務也。

《中興書》曰:中宗即尊號也,時賜諡多由封爵,不考德行,王導曰:近代以來,唯爵得諡,武官牙門,有爵必諡,卿校常伯,無爵悉不賜諡,甚失製諡之本,今中興肇建,勳德兼備,宜深體前訓,使行以諡彰,中宗納焉,自後公卿無爵而諡,自導始也。

【表】梁陸倕為張纘謝兄尚書諡靖子表曰:亡兄夙遘皇慈,早邀靈慶,立言著績,未酬天寵,門衰祚寡,遽辭昌運,拊心摧恨,私懷罔極,日月告時,幽埏浸遠,王人猥集,佳冊光臨,榮溢裏庭,恩沉鬆檟。

【議】晉張華晉文王諡議曰:殊位盛禮,實隆明德,班爵崇寵,亦光茂勳,至於表名贈號,世考洪烈,冠聲無窮者,莫尚於號諡也,論功高於禹稷,比德邁於伊周。

【書】齊虞義按當作羲。與蕭令王仆射書,為袁彖求諡曰:袁侍中體高亮之宏姿,挺孤奇之逸操,孝友結於衡閭,忠正表於邦域,懷抱七經,該綜百氏,清文麗目,幾義窮神,言非義而不發,容導禮而後動,居貧無悶,事等安期,處顯不驚,道均無歎,兄弟親從,同居共財,怡怡雍穆,人所不間,顧與善無徵,報施徒語,岱山委岫,昆嶽摧峰,四海搢紳,誰不掩泣,明公德冠時宗,道高物表,若得橫議聖時,斟酌今古,采茂實於當年,褾芳流於千載,馳徽諡於山道,潤貞氣於泉門,豈非體國之至公,典謨之盛軌者哉。

《左傳》曰:齊侯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弊廬在,下妾不得與於郊吊,齊侯吊諸其室。

又曰:莊公十一年,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吊,對曰:孤實不敬,天降之災,以為君憂,拜命之辱。

《禮記》曰:知生者吊,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吊,吊喪弗能賻,弗問其所欲。

又曰:五十無車者,不越疆而吊人,吊於人,是日不樂,婦人不越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飲酒食肉焉,吊於葬者,必執引,若從及壙,皆執紼。

又曰: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聞之曰:朋友喪明,則哭之。

《家語》曰:史魚將卒,命其子曰:吾在朝,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是不能正君,不可以成禮,我死,汝其置屍牖下,靈公吊焉,怪而問之,其子以父言告,公曰:寡人過也,令殯於客位,進蘧伯玉,退彌子瑕,孔子曰:史魚死而屍諫,可謂直乎,事具人部諷篇。

《莊子》曰:孔子圍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吊之曰:幾死乎,曰:然,子惡死乎,曰:然,任曰: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智以驚愚,修身以明行,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

又曰:莊子妻死,惠子吊之,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淮南子》曰:北塞上之有憙道者,其馬無故亡入胡中,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詎不乃為福,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詎不乃為禍,家富馬良,其子騎馬,墮而拆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詎不乃為福,居一年,胡夷大出,丁壯者皆控弦而戰,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獨跂足,故子父相保,事具戰部馬篇。

《說苑》曰:孫叔敖為楚令尹,吏民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後吊曰:身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高擅權者,民惡之,祿厚而不知止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原聞餘教,父曰:位已高而身益卑,意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言《太平禦覽》五百六十一言字無。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

《漢書》曰:龔勝死,有老父來吊,其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趍而出,莫知其誰。

虞翻別傳曰:翻放棄南方,自恨疏斥,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以典籍自慰。

摯虞決疑要注曰:禮,臣喪其父母,則赴於君,君吊之,漢太傅胡廣喪母,天子使謁者,以中牢吊祭,具送葬,魏司空陳群喪母,使者吊祭如故事。又使黃門侍郎杜恕,奉詔慰問。

又曰:國家同姓王公妃主,發哀於東堂,凡使者監哀吊祭同姓者,素冠幘,白練深衣,器用皆素,吊祭異姓者,服色器用不變也。

又曰:古素冠錫衰為吊服,今以白袷深衣為服,深衣即單衣也,錫細麻疏也。

【賦】漢司馬相如吊秦二世賦曰:登陂紘之長阪,入曾宮之嵯峨,臨曲江之溰州,望南山之參差,岩岩深山,涳々通穀,豁乎娀<穀闌>,泊乎溝□反以永逝,注平皋之廣衍,觀眾樹之蓊□,覽竹林之榛榛,東馳土山,北偈石瀨,弭節容與,曆吊二世,持身不謹,亡國失勢,信讒不寤,宗廟滅絕,嗚呼摻行之不得,墳墓蕪穢而不修,魂魄亡歸而不食。

晉傅鹹吊秦始皇賦曰:餘治獄至長安,觀乎阿房,而吊始皇曰:傷秦政之為暴,棄仁義以自亡,搦紙申辭,以吊始皇,有姬失統,命不於常,六國既平,奄有萬方,政虐刑酷,如火之揚,致周章之百萬,取發掘於項王,疲斯民乎宮墓,甚癸辛於夏商,未旋踵而為墟,屯獐麋乎廟堂,國既顛而莫扶,孰阻兵之為強。

【文】漢賈誼吊屈原文曰:鸞鳥伏竄,鴟梟翱翔,謂隨夷溷兮,蹠蹻為廉,莫耶為鈍兮,鉛刀為銛,騰駕罷牛驂蹇驢,驥垂兩耳服鹽車,所貴聖人之神德,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麟可係而羈,豈雲異夫犬羊。

後漢蔡邕吊屈原文曰:鸋窸軒翥,鸞鳳挫翮,啄碎琬琰,寶其瓴甋,皇車奔而失轄,執轡忽而不顧,卒壞覆而不振,顧抱石其何補。

晉潘嶽吊孟嚐君文曰:人罔貴賤,士無真偽,延入如歸,望賓若企,出掘秦機,入專齊政,右眄而嬴強,左顧而田競,且以造化為水,天地為舟,樂則齊喜,哀則同憂,豈區區之國,而大邦是謀,瑣瑣之身,而名利是求,畏首畏尾,東奔而囚,誌撓於木偶,命懸於狐裘。

晉陸機吊魏武帝文曰: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內,濟世夷難之智,而受困魏闕之下,格乎上下者,藏於區區之木,光於四表者,翳乎蕞爾之土,雄心權於弱憤,壯圖終於哀誌,長筭屈於短日,遠跡頓於促路,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傷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愛子讬人。

又曰:吾婕妤伎人,皆著銅爵台上,施六尺床,下繐帳,朝脯設脯糒之屬,月朝十五日,輒向帳作伎,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雲,餘香可與諸夫人,諸舍中無為,學作履組賣也,吾曆官所得絹,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威先天而蓋世,力蕩海而拔山,厄奚險而弗濟,敵何強而不殘,違率土以靖寐,戢彌天之一棺,惜內顧之纏綿,恨未命之微詳,紆家人於履組,塵清慮於餘香,結遺情之婉孌,何命促而意長,宣備物於虛器,發哀音於舊倡,矯戚容以赴節,掩零淚而薦觴,徵清絲而獨奏,進脯糒而誰嚐,悼繐帳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登雀台而群悲,眝美目其何望,覽遺籍以慷愷,獻茲文而淒傷。

又吊蔡邕文曰:彼洪川之方割,豈一等本集作簣。

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訓,智必愚而後賢,諒知道之已妙,曷信道之未堅,忽甯子之保己,效萇叔之違天,冀澄河之遠日,忘朝露之短年。

晉庾闡吊賈生文曰:飛榮洛汭,濯穎山東,質清浮磬,聲若孤桐,琅琅其璞,岩岩其峰,信道居正,天下為公,方駕逸步,不以曲路期通,是以張高弦悲,聲激柱落,清唱未和,而桑濮代作,昔皋陶謩虞,呂尚歸昌,德協允符,乃應帝王,夷吾相桓,漢登蕭張,草廬三顧,臭若蘭芳,奈何摧景飆風,獨喪厥明,悠悠大素,存亡一指,道來斯通,世往斯否,吾哀其生,未見其死,敢不敬吊,寄之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