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禮部下(1 / 3)

卷四十 禮部下

《儀禮》曰:士冠禮,筮於廟門,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韠,即位於門東,門儀禮士冠禮作西麵。有司如主人,即位於西方,筮賓,如求日之儀,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從爾成德,壽考唯祺,介爾景福。又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有德,眉壽萬年,永受厥福。又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又醴辭曰:甘醴惟享,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又醮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以時,乃加元服,兄弟具來,孝友時格,永乃保之。又再醮曰:旨酒既清,嘉薦伊脯,乃伸爾服,禮儀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

又三醮曰:旨酒令芳,籩豆有楚,鹹加爾服,肴升嘉《儀禮》作折。俎,承天之慶,受福無疆。

又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愛《儀禮》作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

《禮記》曰:始冠,緇布之冠也,太古冠布,齊則緇之,適子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彌尊,喻其誌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又曰:成王冠,祝雍曰:使王近於民,遠於年,嗇於時,惠於財,任賢使能。

《大戴禮》曰:太子既冠,成人,免於傅保,則有司過之史,有虧膳之宰,太子有過,史必書之。

《漢記》曰:馬防子钜,為常從小侯,上欲冠钜,夜拜為黃門郎,禦章台,下殿陳鼎俎,自臨冠之禮。

《漢書》曰:安帝桓帝獻帝加元服,並大赦,賜公卿金帛。

【箴】蕭子範子冠子箴曰:是月惟令,敬擇良辰,式遵士典,訁咅筮於賓,嘉字爰錫,醮酒方陳,禮莊爾質,德成爾身,永變童心,長移悼齒,朱錦辭發,青約在履,丹石為操,冰泉厲己,務簡朋匹,由蘇遊止,在我尚謙,推物盡美,麵諂退言,弗納於耳,直弦矢辭,斯為良士。

《釋名》曰:婚,昏時成禮也,姻,女因媒也。

《爾雅》曰:女之夫曰婿,婿父母為姻,婦父母為婚。

《禮記》曰:仲春之月,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祀高禖,玄鳥,燕也,燕以來巢,室於嫁娶之家,媒氏以為候也。

又曰: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繼後世矣,故君重之。

又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擇日而祭於禰,成婦之義也。

又曰:夫婚禮萬世之始也,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女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婿親禦授,親之也,出乎大門,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由此始,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又曰:納女於天子,曰備百姓,於國君,曰備酒漿,於大夫,曰備掃灑。

又曰:哀公問孔子曰: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崔駰婚禮結言曰:乾坤其德,恒久不已,爰定天綱,夫婦作始,乃降英媛,有淑其儀,姬薑是侔,比則姚媯,載納嘉贄,申結鞶褵。

《毛詩》曰:何彼穠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車服不係其夫,下王後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雍之德。

又曰: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娶妻,必齊之薑,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娶妻,必宋之子。

又曰: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左傳》曰: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伐楚。

又曰:楚昭王敗,鍾建負季芊以從,將嫁季芊,芊辭曰:所以為女子,遠丈夫也,昔者鍾建負我矣,以妻鍾建。

《白虎通》曰:天子諸侯,一娶《太平禦覽》五百四十一娶下有九女二字,此脫。者何,重國廣繼也,法地有九州,承天之施,無所不生,一聚九女,亦足承君之施,九而無子,百無益也。

鄭氏婚禮謁文曰:納采,始相與言語,采擇可否之時,問名,謂問女名,將歸上《初學記》十四作卜。之也,納吉,謂歸卜吉,往告之也,納徵,用束帛,徵成也,請期,謂吉日將親迎,謂成禮也。

劉恢與範注按當作汪。論婚事曰:禮無拜時,拜時出於末世耳,將以世族多虛,吉事宜速,故以好歲拜時,新年便可婚也。

《列女傳》曰:邵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既許嫁於豐,夫家不備而欲迎之,女也遂不肯往,夫家訟之於理,致之於獄,女終以一物不具,一禮不備,守節持義,必死不往。

《漢書》曰:陳平,邑富人張負,有女孫,五嫁夫輒死,平欲得之,邑中有大喪,平家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既見之喪所,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然門外多長者車轍,負以女孫妻平,曰:固有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

又曰:張耳,大梁人也,常亡命遊外黃,外黃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抵父客,父客謂曰:必欲求賢夫,從耳,女聽為請,決嫁之,女家厚奉給耳,耳以故致千裏客。

又曰:張放取原脫,據三十三卷寵幸篇引補。皇後弟平恩侯許嘉女,上為放供帳,賜甲第,充乘輿服飾,時號為天子取婦,皇後嫁女,事具人部寵幸篇。

《風俗通》曰:兩袒,俗說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醜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雲欲東家食,西家宿,此為兩袒者也。

《楚國先賢傳》曰:孫俊,字文英,與李元禮俱娶太尉桓焉女,時人謂桓叔元兩女俱乘龍,言得婿如龍也。

《世說》曰: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裁,後更責之,戎女適裴氏,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還錢,乃懌。

又曰:溫嶠從《太平禦覽》五百四十一下有姑字。

劉氏家,值亂離,唯有一女,甚有慧,姑以屬嶠索婚,嶠密自有婚意,答雲,佳婿難得,但如嶠比雲何,姑答曰:喪破之餘,乞得粗相存活,便足慰吾餘年,敢希汝比,卻數日,嶠報姑雲,已得婚處,門地粗可,婿身不減嶠,因下玉鏡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大笑,固嫌是此老奴,果如所疑,玉鏡台是嶠為劉越石長史北征劉聰所得也。

【詩】晉嵇含伉儷詩曰:餘執百兩轡,之子詩采蘩,我被雙絲絹,著以同功綿,夏搖比翼扇,冬臥蛩蛩氈,饑餐並糧粒,渴飲一流泉,臨軒樹萱草,中庭植合歡。

梁何遜看新婚詩曰:霧夕蓮出水,霞朝日照梁,何如花燭夜,輕扇掩紅妝,良人已灼灼,席上自生光,所悲高駕動,環佩出長廊。

梁劉瑗詠左右新婚詩曰:小使如初日,得婦類行雲,琴聲妾曾聽,桃子婿經分,娥眉參意畫,繡被共籠薰,偏增使君度,無趣遣相聞。

陳周弘正看新婚詩曰:莫愁年十五,來聘子都家,婿顏如美玉,婦色勝桃花,帶啼疑暮雨,含笑似朝霞,暫卻輕紈扇,傾城判不賒。

【賦】魏陳王曹植感婚賦曰:陽氣動兮淑清,百卉鬱兮含英,春風起兮蕭條,蟄蟲出兮悲鳴,顧有懷兮妖人,用搔首兮屏營,澄清台以蕩誌,狀高軒而遊情,悲良媒之不顧,懼歡媾之不成,慨仰首而歎息,風飄颻以動纓。

晉張華感婚賦曰:婚姻者,競赴良時,雖葩英肯顧,乃作感婚賦曰:窈窕初茂,玉質始盛,容華外豐,心神內正,接軫連騎,隱隱習習,充街塞裏,暉曜城邑,相麗姿之綽約兮,遙仿佛以感心,怨佳人之幽翳兮,恨檢防之高深。

【箴】晉摯虞新婚箴曰:今在哲文,遭家不造,結發之麗,不同偕老,既納新配,內芬外藻,厚味臘毒,大命將夭,色不可耽,命不可輕,君子是憚,敢告後生。

晉潘嶽答新婚箴曰:女實存色,男實好德,德在正色,色在不惑,故新舊兼弘,義申理得,君子過慮,愛己明箴,防微測顯,文麗旨深,敬納嘉誨,敢酬德音。

晉王廙婦德箴曰:團團明月,魄滿則缺,亭亭陽暉,曜過則逝,天地猶有盈虧,況華豔之浮孽,是以淑女鑒之,戰戰乾乾,相彼七出,順此話言,懼茲屋漏,畏斯新垣,在昧無愧,幽不改虔。

【啟】梁劉孝儀為王儀全梁文六十一儀下有同字。

謝國姻啟曰:即日,主書王靜民宣敕,安告全梁文作吉。主降嬪臣第三息實,臣素裏庸族,蓬衡賤品,事隔伊緡之禮,望絕下嫁之姬,而聖慈猥洽,皇姻曲建,荊布陋飾,已膺凡獎,負薪微胤,複降肅邕,頻煩叨荷,內外榮抃。

【教】梁簡文帝資遣孔燾二女教曰:夫思人生至卿,句有訛。事惟悼往,表閭式墓,義匪字孤,至如遊殷之息,見撫張既,橋玄之子,受讬魏王,斯故美在令終,受兼身後,故無錫令孔燾,經術弘長,誌履貞□,遊處積年,一朝長往,聞其在室二女,並未有行,可廣訪姻家,務求偶對。

《說文》曰:諡者,說行之跡也。

韋昭辯《釋名》曰:古者諸侯薨,則天子論行以賜諡,唯王者無上,故於南郊稱天以諡之,當春秋時,周室卑微,臣諡其父,故諸侯之諡,多不以實。

古史考曰:諡禮,待葬而諡,所以尊名也,其行善惡惡為諡,所以勉為善也。

《禮記》曰:已孤暴貴,不為父作諡。

又曰:公叔文子卒,其子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君曰:昔者衛國凶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衛國有難,夫子以其死衛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衛國之政,修其班製,社稷不辱,不亦文乎,諡夫子貞惠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