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樂部一
論樂
《說文》曰:樂,五聲八音總□說文作名。也。
《易》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上帝。
《禮記》曰:夔始作樂,以賞諸侯。
又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
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又曰:大樂必易,大禮必簡,鍾鼓管磬,羽籥幹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疾舒,樂之文也,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
《孝經》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樂緯曰:黃帝樂曰鹹池,帝嚳曰六英,顓頊曰五莖,堯曰大章,舜曰簫韶,殷曰濩,周曰酌,是以清和上升,天下樂其風俗,鳳皇來儀,百獸率舞,神龍升降,靈龜晏寧。
《尚書》曰: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周官》曰: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祇,再變而致臝物及山林之祇,三變而致鱗物及丘陵之祇,四變而致毛物及墳衍之祇,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九德之歌,九磬之舞,於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又曰: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鍾鼓奏九夏。
《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至於玄池之上,乃奏廣樂,三日而終,是曰樂池。
《論語》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
《楚辭》曰:陳鍾案鼓造新歌,涉江采菱發陽阿,二八齊容起鄭舞,衽若交竿撫案下,竽瑟狂會填鳴鼓,宮庭震驚發激楚。又,代奏楚辭大招作秦。鄭衛鳴竽張,伏戲駕辨楚勞商。
《韓子》曰:昔衛靈公之晉,於濮水之上宿,夜聞有新聲者,召師涓撫瑟寫之,公遂之晉,晉平公觴之,靈公乃召師涓,坐師曠之傍,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曰:不如清徵,平公曰:原試聽之,師曠援琴一奏,有玄鶴二八來集,再奏而列,三奏而延頸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師曠曰:不如清角,師曠一奏之,有雲從西北方來,再奏之,大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墮廊瓦。
《史記》曰: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
《鹽鐵論》曰:貴人之家,中山索女,撫流徵於堂,與鳴鼓巴渝交作堂下。
《漢武故事》曰:未央庭中,設角抵戲,享外國,三百裏內觀,角抵者,使角力相觸也,其雲雨雷電,無異於真,畫地為川,聚石成山,倏忽變化,無所不為。
漢官典職曰:正旦,天子行陽德殿,作九賓樂,舍利從東來,戲於庭,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化成黃龍,高八十丈,出水戲於庭,以兩大絲纏係兩頭,中間相去數丈,兩倡女對舞,行於繩上,道逢功續漢書禮儀誌引漢儀改切。肩不傾。又踏跼屈身,藏形於鬥中,鍾磬普唱,樂畢,作魚龍曼延,黃門吹三匝。
《淮南子》曰:奏雅樂者,始於陽阿采菱。
《五經通義》曰:舞四夷之樂,明德澤廣被四表也,東夷之樂曰抹太平禦覽五百六十七作侏。離,南夷之樂曰任,西夷之樂曰禁,北夷之樂曰昧。
又曰:受命而王者六樂焉,以太一樂天,以鹹池樂地,以肆夏樂人,以大夏樂四時,以大濩樂五行神明,以大武樂六律,各象其性分,而為之製,以樂其先祖。
又曰:王者之樂有先後者,各尚其德也,以文得之,先文樂,天繡北堂書鈔一百零七作衣繡衣,此有訛脫。持羽而舞,以武得之,先武樂,持朱幹玉戚而舞。
五經要義曰:周禮鍾磬皆編懸之,二八十六而在一虡,謂之堵磬,一堵謂之肆,春秋傳曰:歌鍾二肆,此之謂也。
又曰:凡樂音有八,鼓謂之革,鍾謂之金,磬謂之石,琴瑟謂之絲,簫鼓謂之竹,□員謂之土,柷敔謂之木,笙謂之匏,是謂八音。
袁淮招公子曰:燕倡趙舞齊商歌,五色紛華曳纖羅。
摯虞決疑曰:漢末喪亂,絕無金石之樂,魏武帝至漢中,得杜夔,識舊法,始複設軒懸鍾磬,至於今用之。
【樂府古詩】飲馬長城窟行曰: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與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飯,下有長相思。
魏文帝飲馬長城窟行曰:浮舟橫大江,討彼犯荊虜,武將齊貫錍,征人伐金鼓,長戟十萬隊,幽冀百石弩,發機若雷電,一發連四五。
晉傅玄飲馬長城窟行曰:青青河邊草,悠悠萬裏道,草生在春時,還道還有期,春至草不生,期盡漠無聲,感物懷思心,夢想發中情,夢君如鴛鴦,比翼雲間翔,既覺寂無見,曠若參與商。
晉陸機飲馬長城窟行曰:驅馬陟陰山,山高馬不前,往問陰山候,勁虜在燕然,末德爭先鳴,凶德無兩全,師克薄賞行,軍沒微軀捐,將軍甘陳跡,收功單於旃。
梁沈約飲馬長城窟行,介馬渡龍堆,塗縈馬屢回,前訪昌海驛,雜種寇輪台,旌幕倦煙雨,徒禦犯冰埃。
晉陸機董桃行六言曰:和風習習薄林,柔條布繁垂陰,鳴鳩拂羽相尋,倉鶊喈喈弄音,感時悼逝傷心。
又長安有狎斜行曰:伊洛有岐路,岐路交朱輪,輕蓋承華景,騰步躡飛塵,鳴玉豈樸儒,憑軾皆俊民,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餘本倦遊客,豪彥多舊親,傾蓋承芳訊,欲鳴賞及晨。
宋謝惠連長安有狹斜行曰:紀郢有通逵,通逵並軒車,弈弈彫輪馳,軒軒翠蓋舒,撰策之五尹,振轡從三閭,推劍憑前軾,鳴佩專後輿。
梁沈約長安有狹斜行曰:青槐金陵陌,丹轂貴遊士,方驂萬乘臣,炫服千金子,鹹陽不足稱,臨淄孰能擬。
梁庾肩吾長安有狹斜詩曰:長安有曲陌,曲陌不容幰,路逢雙綺襦,問君居近遠,我居臨禦溝,可識不難求,長子登麟閣,次子待龍樓,少子無高位,聊從嚴駕遊,大婦襞雲裘,中婦卷羅幬,少婦多妖豔,當鈿槧石榴,夫君且安坐,歡娛方未周。
宋鮑昭結客少年場行曰: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失意杯酒間,白刃起相讎,追兵一旦至,負劍遠行遊,去鄉三十載,複得還舊丘,升高臨四野,表裏望皇州,九衢平若水,雙闕似雲浮,扶宮羅將相,夾道列王侯,日中市朝滿,車馬如川流,擊鍾陳鼎食,方駕自相求,今我獨何為,埳壈懷百憂。
梁劉孝威結客少年場行曰:少年本六郡,遨遊遍五都,插腰銅匕首,障日錦塗蘇,鷲羽裝銀鏑,犀膠飾象弧,近發連雙兔,高彎落九烏,邊城多驚急,節使滿郊衢,居延箭服盡,疏勒井泉枯,千金募惡少,一麾擒骨都,勇餘聊蹙鞠,戰罷戲投壺,昔為北邊將,今成南麵孤,邦君行負弩,縣令且前驅。
宋鮑昭出自薊北門行曰:羽檄起邊亭,烽火入鹹陽,徵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彊,天子案劍怒,使者遙相望,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周庾信出自薊北門行曰:薊門還北望,徭役盡傷情,笳寒蘆葉脆,弓凍紵弦鳴,梅林能止渴,衤複姓可防兵,燕山猶有石,須勒幾人名。
陳徐陵出自薊北門行曰:薊北聊長望,黃昏心獨愁,燕山對古刹,代郡倚城樓,屢戰橋恒斷,長冰巉不流,天雲如地陣,漢月帶胡秋,請土泥函穀,桉繩縛涼州,生平燕頷相,會自得封侯。
宋鮑昭苦熱行曰:赤阪橫西阻,火山赫南威,身熱頭且痛,鳥墮魂來歸,湯泉發雲澤,焦煙起石圻,丹蛇逾百尺,玄蜂盈十圍,含沙射流影,吹蠱病行暉,戈船榮既薄,伏波賞亦微,君輕君尚惜,士重安可希。
又白頭行吟曰: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賤恩舊,世議逐衰興,毫發一為瑕,丘山不可勝,鳧鶴遠成美,薪芻前見陵,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升,古來共如此,非君獨撫膺。
魏文帝釣竿行曰:東越河濟水,遙望大海崖,釣竿何珊珊,魚尾何簁簁,行路之好者,芳餌欲何為。
梁沈約釣竿行曰:桂舟既容與,綠浦複回紆,輕絲動弱芰,微楫起單鳧,扣舷誌日暮,卒歲以為娛。
梁戴嵩釣竿篇曰:試持玄渚釣,蹔罷池陽獵,翠羽飾長綸,蕖花裝小緤,钜利斷蓴絲,汎舉牽菱葉,聊載前魚童,過看後舟妾。
梁劉孝威釣竿篇曰:釣舟畫采鷁,魚子服冰紈,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斂橈隨水脈,急槳度沙湍,湍長自不辭,前浦有佳期,蓮交棹影合,浦深魚出遲。
魏陳王曹植太山梁甫行曰:八方各異氣,千裏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墅,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梁沈約梁甫吟行曰:龍駕有馳策,日禦無停陰,寒光稍眇眇,秋海日沉沉,哀歌涉梁甫,歎絕有遺吟。
魏陳王曹植豫章行曰:窮達難豫圖,禍福信亦然,虞舜不逢堯,耕耘處中田,太公未遭文,漁釣經渭川,不見魯孔丘,窮困陳蔡間,周公下白屋,天下稱其賢。
又曰:鴛鴦自用親,不若比翼連,他人雖同盟,骨肉天性然,周公穆康叔,管蔡則流言,子臧讓千乘,季劄慕其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