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軍易得,一將難求(2 / 3)

求才貴心誠意摯。王永慶的成功莫不歸因於他求賢若渴的執著,這也反映了一個明星企業家應有的風采。

**精察細選,百裏挑一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我們不僅需要成千上萬的各類優秀人才,而且更需要一批能治黨治國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領導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農村中,還總是“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所以各級領導幹部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肩負著曆史的重任。我們在識別人才時,更要注意發現、選拔和培養、使用具有領導素質和才能的人才。同樣,同農村一樣,三百六十行,應當行行出狀元。尤其是要識別和選拔好各級各類的領導人才。特別是高中級領導幹部。他們是國家的決策者、組織者、指揮者、管理者。他們的素質高低,對國家的興衰和強弱,關係極大。對這類人才的要求要比一般人才的要求高得多,識別和選拔這樣的人才難度也相當大。即便是這樣難,也要注意百裏挑一,千裏挑一,萬裏挑一,始終不斷地挑下去,挑準挑好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古今中外識人的曆史表明,看人遠近高低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孔子對人的看法,由於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人的看法就不一樣。據韓非子在《顯學》中記載,有一個姓名叫子羽的人,長著一副君子的容貌,孔子認為他是個人才;還有一個叫做宰予的人,能說會道,孔子也曾認為他是個人才。後來與他們相處的時間久了,才發現子羽的行為與其外表很不相稱,宰予的智力遠不及他的口才。所以孔子感歎道:以貌取人,在子羽身上造成失誤,以言取人,在宰予身上造成失誤。

達爾文在劍橋神學院讀書時,神學成績不佳。很多人認為達爾文隻知道飛雞鬥狗,智力遠在普通人以下,是個平庸者,但是植物學教授漢羅斯卻看出達爾文有著特殊的才能。是他特別器重達爾文的觀察力和喜歡獨立思考的治學品質,並力保他隨貝格爾艦進行環球科學考察,從而使一個“平庸”者,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黑格爾在讀書時,也被人視為“平庸少年”,有人畫漫畫奚落他,把他畫成拄著兩個拐棍的小老頭兒,認為他是沒有什麼出息的。但是,有人卻很賞識他,他的老師曾在他的畢業證書上寫道“健康狀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辭令,沉默寡言,天賦高,判斷力健全,記憶力強,文字通順,作風正派,有時不太用功,神學有成績,雖然嚐試講道不無熱情,但看來不是一名優秀的傳教士,語言知識豐富,哲學上十分努力。”應該說,黑格爾的這位老師是善於識才的。可見,同是一個黑格爾,在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就大不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的領導同誌,使用和識別人才常常以他們對自己的態度劃線,對自己奉迎者,無才也是有才;對自己不奉迎者,有才也是無才。所以群眾中對此現象概括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我們認為,這樣識人是反映不了真實情況的。隻有站在高、低、上、下、左、右等不同的角度來識人,然後進行綜合分析,既看到其長處,又看到其短處;既看到長中之短,又看到短中之長,才能客觀、全麵、準確地識別人和使用人。

目前,在識別和選拔人才問題上,由於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使識人產生了一定的困難。如受論資排輩的思想影響。當選拔年輕的同誌時,就會有人提出問題:“年輕的提起來,老的怎麼辦?”最後隻能靠“多年媳婦熬成婆”,按照年資一茬一茬往下排。應當說這種論資排輩的舊觀念,是識別和選拔人才中的一種最普遍、最頑固的習慣勢力。不排除論資排輩的陳舊觀念的羈絆,新一代人才就不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