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需別具慧眼(2 / 3)

在國外,識賢靠賢才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曆史上達蘭貝看到18歲的拉普拉斯一篇力學論文就敢於推薦他擔當教授。在著名希臘文、數學和天文教授巴羅的賞識、薦舉下,26歲的牛頓就當了數學教授。詩人愛默生看到美國詩人惠特曼未成名時自費出版《草葉集》詩集後,被有的評論家辱罵惠特曼是“不懂得藝術,就像豬玀不懂得數學一樣”,立刻親自寫信給惠特曼,並給以很高的評價,《草葉集》再版時,附上愛默生的信,從而使這本詩集蜚聲詩壇。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舉賢薦才是擺在各級領導者麵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完成好這項任務,首要的前提,是薦賢者本身要具備知賢的學識和薦賢的美德。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有真知灼見的領導者,能夠不失良機地發現和推薦出優秀人才;而目光短淺,不學無術的領導者,所使用的往往是平庸之輩。在部隊中,有些有真才實學的軍事人才,由於不為領導者所識而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有些有一技之長者,由於領導用非所長而被埋沒。由此可見,能否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領導者是否善於舉賢薦才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領導者要當一個合格的薦賢者,成為新時期的“伯樂”和“鮑叔牙”,首要的問題是努力破除在人才的識別和選拔上的落後意識和各種偏見,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念。

目前,在識別和選拔人才問題上,新的人才觀念正在形成和普及,但是與軍隊現代化建設迅速發展的形勢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仍然存在不少片麵認識和錯誤傾向,存在著壓抑人才、用人不當的現象,使人才的開發和利用受到阻礙,特別是在人才的識別和選拔方麵,還未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那麼當前束縛我們觀念更新的主要思想障礙是什麼?一是“左”的思想的影響,這是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實施改革創新的主要障礙。比如在人才使用上的“鐵飯碗”觀念,在人才待遇上的平均主義等,都是以“左”的思想形式表現出來的。二是“舊”的傳統觀念,在黨和軍隊的曆史上形成了許許多多被世人稱道的傳統觀念,但是也應當承認,有的傳統觀念在過去曾是積極進步的,而今天,由於時過境遷,卻已經陳舊過時了。三是知識麵“窄”。就是我們識別和選拔人才的眼界不開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狹隘落後,不適應“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麵向現代化”的要求。

古人說的“賢者知賢,能者知能”,在今天來講,仍是有現實意義的,願我們今天的識人者能早日成為賢者,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現和推薦更多更好的賢才。

**識人須有遠見卓識

識人須有識,這是不容懷疑的公理。所謂識,就是指見識、膽識,或者叫遠見卓識,主要是能夠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給予恰當處理,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和創新。具體講,有以下三個方麵:一是具有戰略眼光和預見性,能看準時代前進的方向,善於駕馭各種環境,即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二是在工作上能發現和解決關鍵問題,抓住突破口,打開新局麵;三是對事物具有一定深度和獨到的見解,有較高的審美能力、鑒賞力和判斷力。識人需要有膽有識,無膽無識是決不能發現人才的。清代詩歌理論家葉燮將詩歌所表現的客觀現實概括為:理、事、情;把詩人主觀能動性地反映現實的內在因素歸納為:才、膽、識、力。他講的識,指的是辨別能力,認為才、膽、識、力四者交互作用,四者之間,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使無識,則三者俱無所托。”“惟有識,則是非明”,“識明則膽張”,“人惟中藏無識,則理、事、情錯陳於前,而渾然茫然,是非可否……”

“且夫胸中無識之人,即終日勤於學,而亦無益,俗諺謂為‘兩腳書櫥’。記誦日多,多益為累。及伸紙落筆時,胸如亂絲,頭緒既紛,無從割擇。中且餒而膽愈怯,欲言而不能言。”葉燮還指出:“無識而有膽,則為妄、為鹵莽、為無知,其言背理背道”。也就是說,無識之人,寫詩是注定寫不好的。

葉燮之後,清人章學誠把識與誌結合起來論述,認為文史人才有無“誌識”是帶有根本性的一件大事。他形象地比喻說:

文辭,猶三軍也;誌識,其將帥也。

文辭,猶舟車也;誌識,其乘者也。

文辭,猶品物也;誌識,其工師也。

文辭,猶金石也;誌識,其爐錘也。

文辭,猶財貨也;誌識,其良賈也。

文辭,猶毒藥也;誌識,其醫工也。

在章學誠看來,“學問文章,聰明才辨,不足以持世,所以持世者,存乎識也”。也就是說,光會寫得一手文章,還不行;要想成才,要想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必須有“見識”。這一點與王安石講的“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所見略同,都是高於當時世俗陋儒的見解。一定的社會、時代,對人才有一定的要求,埋頭於自己所專的業務領域,不看時代需要、曆史要求,就很難與時代合拍。順應曆史潮流出現的人才,叫“應運而生”的人才。這種人,即使一時學問不多,但靠其在識的方麵高人一籌(也即平常講的“方向正確”)即可在實際鬥爭中,不斷增長才幹,而成為對人民對曆史貢獻較大的人。反過來看,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學問一大堆——“學富五年,才高八鬥”,而終於沒有什麼作為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原因。

**慧眼善識人格高尚的人

二次大戰後,鬆下接受委托,承擔重建勝利者公司的任務。那時,需要決定誰來擔任經理,鬆下在很多人中,選擇了原海軍上將野村吉三郎。

野村對於做買賣一竊不通,對於唱片、音樂也完全不懂。很多人都搖頭,為什麼委任這樣的人做經理?而鬆下卻認為野村豁達大度,人格高尚,認為他可以成為再建日本勝利者公司的精神支柱,請他就任經理,一定能搞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