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需別具慧眼(1 / 3)

識人需別具慧眼

**慧眼善識玉石之相類者古人雲:“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幹者。”這是《呂氏春秋-疑似》篇中一句名言,其意思是:琢玉的匠人最擔憂的是像玉一樣的石頭;相劍的人最擔憂是有像吳幹那樣的劣劍。這兩句話常被用來比喻忠奸相混,賢愚相雜,不易識別。所謂“大奸若忠”,就是疑似。玉人即琢玉的匠人。然而,“玉石相類者,唯良工能識之。”意思是說,玉和石的樣子相像,隻有技藝精良的人,才能識別出來。如果從識人角度來說,是講隻有遠見卓識的人,才能從平庸的人中發現人才。

事實也正是如此,尤其是在人才未識之前,如“良玉未剖,與瓦石相類;外驥未馳,與駑馬相雜。”即好玉沒剖出來時與瓦石相混在一起,如同一類;千裏馬沒有奔跑時,與跑不快的馬雜混在一起,分不出好壞時,更需要良工巧匠那樣的賢才,才能識別出賢才與不肖之才,有用之才與無用之才來。

假如“買玉不論美惡,必無良寶矣;士不論賢良,則無士矣。”這就更說明買玉不識別好壞,必然沒有珍寶;選拔人才不進行識別,不論是否賢良,就沒有賢才。既然識別人才是如此重要,我們就需要有識賢的賢才。如果沒有識賢的賢才,那種“山中荊璞誰知玉,海底驪龍不見珠”的局麵和現象是不會自動消失的。一旦有了賢才,“瞻山識璞,臨川知珠”的奇跡就會出現。也就是說,賢者即有慧眼者能遠看山崖,就可以看出山上有璞;麵對河川,就可知水中有珠。換言之,這裏是指出善識人者能於眾人之中發現賢能,有慧眼者能識奇才於未露頭角之時。英國科學家戴維,在法拉第還是一個印刷廠學徒時,他慧眼識才,支持引導法拉第走上科學的道路,唐代詩人顧況提攜白居易於未名時,這些人都受到後人的敬重。

達爾文讀的是劍橋神學院,神學成績不佳。很多人認為達爾文隻知道飛雞鬥狗,智力遠在普通人以下,是個平庸者,但是植物學教授漢羅卻看出達爾文有著特殊的才能。是他特別器重達爾文的觀察力和喜歡獨立思考的治學品質,並力保他隨貝格爾艦進行環球科學考察,從而使一個“平庸”者,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黑格爾在讀書時,也被人視為“平庸少年”,有人畫漫畫奚落他,把他畫成拄著兩個拐棍的小老頭兒,認為他是沒有什麼出息的。但是,有人卻很賞識他,他的老師曾在他的畢業證書上寫道:“健康狀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辭令,沉默寡言,天賦高。判斷力健全,記憶力強,文字通順,作風正派,有時不太用功,神學有成績,雖然嚐試講道不無熱情,但看來不是一名優秀的傳教士,語言知識豐富,哲學上十分努力。”應該說,黑格爾的這位老師是善於識才的。

1884年,湯姆遜擔任卡文迪許實驗主任開始招收研究生。這是世界研究生製度的開端。在湯姆遜的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一個農民模樣的新西蘭青年,名叫盧瑟福。湯姆遜很快就發現了盧瑟福的傑出才華,曾經薦舉他出任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物理教授。1908年,盧瑟福獲得諾貝爾獎金。1919年,湯姆遜熱情邀請盧瑟福前來卡文迪許實驗室擔任主任,自己則慨然讓賢。湯姆遜為人才開路的高貴品質,在科學界有口皆碑。

在中國曆史上,別具慧眼的人也大有人在。晉代的皇甫謐親自為無名青年左思所寫的《三都賦》作序,使之名噪洛陽。唐代詩人顧況提攜白居易於未名時;魯迅舉薦了肖紅、肖軍、柔石、葉紫;章靳以、巴金發現了曹禺的過人才華;趙樹理對陳登科一篇錯別字連篇的稿子格外器重,從中發現了作者未經雕琢的傑出文學才能。徐悲鴻睿目識寶,從一個國畫展鑒會上發現了齊白石,使他60歲走出茅廬,稱雄畫壇。

**慧眼善識高世之器

古人說,“唯賢知賢,唯聖知聖,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這就是說,隻有賢德的人才能了解賢德的人,聖明的人才能了解聖明的人,平庸之賢怎麼能夠了解傑出人物呢?從識人角度來講,這不無道理。

“終是君子材,還思君子識。”賢明的人才,終究要賢明的人去發現。平凡的人,難以發現傑出的人才。因為曆史經驗也反映證明:“高世之器,非淺俗所能識也。”正因為傑出的人物,鄙俗的人是不能發現的,所以能夠擔任起識別人才的人,自身必是非同凡響的人。

我們也常說,俗眼不識神仙,也是指普通世俗的眼光不能認識非凡響的人物。非凡的人之所以能識非凡的人,就在於“視之明也,臨於賢,不在見於蚊29。”

識賢須賢才,這是識才的一條基本經驗。“得賢則昌,失賢則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這就是說,得到賢人,國家就會昌盛;失掉賢人,國家就會衰亡。從古到今,沒有不是這樣的。而得賢需要識賢的賢才才行。《戰國策》記載的淳於髡薦賢的一段曆史就說明了這一點。

《戰國策》記載,淳於髡在一天之內向齊宣王推薦了七名賢士。宣王覺得很奇怪,問他:“我聽說人才難得。千裏之內,能選拔一個賢士就是相當多的了;百年之中,出現一個聖人就是很難的了。你怎麼能一天之內就可以為我們推薦七個賢士呢?看來賢士真是太多了。”

淳於髡說:“不能這麼說。你看,同類的鳥兒總是集在一起;同類的野獸,也是一道行走。比如說要尋找柴胡、桔梗這些草藥吧,你若是到窪地去找,一輩子也找不到;可是如果到澤泰山、梁父山北麵去找呢,那就可以車載而歸。天下的東西,都是同類相聚的,人也是這樣。我淳於髡總是一位賢士嗎?你讓我去挑選賢士,正像到河邊汲水,用火石取火一般容易。我準備再推薦一批賢士給大王哩,何止這七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