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命”的戰爭(2 / 2)

在整個50年代中,機動靶機技術得到穩步發展,同期,第一代巡航導彈也開始應用,盡管那時導彈的精密度還不高,但畢竟已能進行洲際目標攻擊。當時的美國空軍抵製使用巡航導彈,寧願把錢花在有人轟炸機上,後來出現的彈道導彈取代了許多原來計劃由巡航導彈完成的任務。

越戰期間,讓有人偵察機接近嚴密的地對空導彈防禦陣地實在太危險,因而遙控飛行器便應運而生。除了能完成偵察與情報任務,遙控飛行器還被用作電子襲擾誘餌,還能拋撒宣傳品。60年代到70年代初的太空計劃包括發展使用無人航天飛機在月球、火星和金星上著陸的技術,以及進行環繞地球的探測性飛行,這對軍用機器人計劃產生了影響。由於有人轟炸機進入敵方領土縱深轟炸越來越危險,加之可編程技術已獲得長足進展,因此高級官員們開始接受巡航導彈。目前巡航導彈的飛行距離能夠超過1000英裏,它們依靠自身的計算機和傳感器緊貼起伏的地麵飛行攻擊目標。然而,受飛行員、艦長和坦克車長左右的軍界官員們仍然不願意接受這種係統,因為這種武器係統將把他們置於前線後麵次要的位置上。

1982年在黎巴嫩戰場上的情形證明了有必要廣泛使用軍用無人運載器。以色列擊毀敘利亞79架飛機和19個地對空導彈陣地,而自己僅損失1架飛機,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遙控飛行器。以色列人巧妙地利用遙控飛行器獲得了敘利亞地空導彈的雷達特征情報及用敘利亞地空導彈的導雷達特征情報,並利用這種信息幹擾迷惑敘利亞操作手,隨後以輻射源尋的彈摧毀了這些地空導彈陣地。

以色列人成功之後,美國海軍在對黎巴嫩貝卡穀地的敘利亞陣地的報複性打擊中,有3架飛機被敘利亞防空導彈擊落。美國在人員、飛機和政治聲譽方麵付出的代價遠超過攻擊所獲得的好處。美海軍轉而使用“新澤西”(NewJersey)號戰列艦上的16英寸口徑艦炮猛轟敘利亞陣地,但由於不能使用偵察機進入黎巴嫩為戰艦提供精確坐標,轟擊效果平平。黎巴嫩戰場上的成功與失利向美國軍方那些對先進的遙控飛行器持懷疑態度的人證明,遙控飛行器能夠完成某些有人駕駛飛機無法擔當的任務。

目前的機器人武器係統采用了遙控或可編程技術,簡單的遙控係統正在讓位於可編程機器人係統,這種半自主式機器人係統能夠對程序編製人員預計的情況作出反應。近期,大型計算機體係結構、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及傳感器和觀測研究領域所獲得的成就正在加速使有人武器係統進入最後的發展階段,這是它們到達終點前最好的一段路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發展部正在著手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他們要在今後幾年內生產一種自主式地麵車輛,這種自主式地麵車輛能夠自主繞過非目標物體,以25英裏的時速在起伏的地形上行進。這一技術為發展能在愈加危險的戰場環境中保持優良性能的武器創造了機會,並最終將使人扮演幕後操縱者的角色,而把戰爭留給機器去打。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那麼問題將不是上述情形是否會發生,而是將在什麼時候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