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日報》和其他報紙(1 / 2)

海南省:《海南日報》和其他報紙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原為廣東省海南行政區。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三日,第七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通過海南建省、設立經濟特區的提案,從此海南行政區成為中國的一個省和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海南的進步新聞事業始於二十年代。一九一三年,一批鼓吹民主思想、反對軍閥統治的瓊崖文人學士、民主革命派,創辦了《瓊島日報》,後改名《瓊華日報》。此後創辦的進步報紙有《瓊崖日報》、《現代日報》、《新瓊島報》、《瓊崖旬報》等。一九二七年,中共地方組織創辦了瓊崖特委機關報《瓊崖紅旗報》,以及《工農兵報》、《赤光報》。抗日戰爭前在海口出版了《國光日報》、《瓊州日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又在海南革命根據地出版了《抗日新聞》、《新民主報》、《建軍報》等報紙。

到海南島解放前夕,在海南公開出版的報紙共有10種,包括國民黨的《中央日報》、《瓊崖民國日報》、《和平日報》等。

海南島解放後第七天,即一九五○年五月七日,中共海南區工作委員會機關報《新海南報》創刊。它是在原革命根據地中共海南特委機關報《新民主報》和《北區人民報》的基礎上,接管國民黨的《和平日報》、《海南日報》和《大光報》後創辦起來的。此後,報名、刊期曾多次變動。一九五八年八月,中共海南行政區委員會決定,《新海南報》改名為《海南日報》。“文化大革命”期間,報社受衝擊。一九六六年發生“六六”流血事件,報紙被迫停刊,先後兩次改出《新華電訊》,一九六八年三月中旬複刊。一九八五年起,《海南日報》每天出對開4版1張。一九八八年四月建省後,《海南日報》升格為中共海南省委機關報,期發數為15萬份。從創刊到一九九一年先後擔任社長或總編輯的為陳說、劉青雲、李敏、張大煒、陳代輪(第一副社長、主持全麵工作)、卓蔚然(副社長、主持全麵工作)、林茂森(副社長、主持全麵工作)、吳奇勳(第一副總編,主持全麵工作)、趙德星、廖柏林、章錦濤、關欣、陳英(副總編輯、主持全麵工作)、劉須欽、程凱、林鳳生。

《海南日報》一九八二年提出了麵向社會、麵向群眾、麵向生活、指導思想、指導工作、指導生活,為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和海南島開發建設服務的辦報方針,著重報道海南島的改革開放和建設成就,海南島的3大資源(熱帶作物和熱帶技術資源、海水養殖資源、旅遊資源)優勢,反映僑鄉、少數民族、漁村和本島風土人情,體現地方特色。一九八八年建省後,《海南日報》提出要把報紙的宣傳報道由過去的麵向農村,主要報道生產,轉到立足本省,麵向全國和世界,充分報道辦大特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來,並革新報紙版麵。從一九八九年元旦起,報紙擴大為8個版,拓寬了報道麵,增加了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