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消費以及人口模式的構建(1 / 1)

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消費以及人口模式的構建

現代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現代經濟社會不能持續發展的深刻根源,就在於現存的以主要依靠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的發展模式。這是一種非持續性的經濟發展模式。目前各國已經把建立可持續模式,提到國際環境與發展議程的頭等重要地位上來。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模式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生產活動與自然環境協調統一;二是生產直接目的與生態經濟要求相符合;三是生產資源主要依靠科技力量,以智力資源來替代物質資源,在生產中逐步用可再生資源所產生的自然力來替代不可再生資源所產生的自然力。

所謂可持續性消費是指隨著人們富裕程度的增加和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需求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遞進,由簡單、穩定向複雜、多變的方向發展。這種消費需求的多樣化體現著經濟社會進步中帶有實質性的變化。與此同時,社會將負擔過度消費或不合理消費引起的負效應。對此,為了切實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市場不但要適應這種變化,而且有責任引導消費朝著有利於保護環境、提高人們生存與生活質量的方向發展,形成可持續消費。可持續消費模式的形成,不僅取決於政府對消費行為的調控,更取決於人們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首先要從了解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生活方式人手,而這一生活方式具有節約性、公眾性、文明性和科學性的特點。推行具有節約性、公眾性、文明性、科學性的消費模式,對於增進人的體質、智力與心理性格全麵發展,增加同量物質財富和勞動條件下的社會福利,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就非常有利於實現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再生產相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實際上,世界人口的增長通常從兩個方麵不斷擴大著對資源的消耗:首先,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使得在同等收入水平下,對資源的需求量同比增加;其次,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傳統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對資源不加限製的利用,提高了個人消費資源的平均水平,人口增長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類消耗資源的速度大大超過了人口增長速度。在滿足人類快速增長的需求的過程中,生產和生活廢棄物也隨之大量增加,對環境的壓力日趨沉重。因此,資源和環境問題,不可避免地與人口增長聯係起來了。為此,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口模式也就勢在必行。可持續的人口發展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人口的增長能夠與經濟發展的基礎相協調;人口的質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人口的增長與活動環境、生態變化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