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科技分工為主導,以團隊為靈魂的現代企業不再需要羅賓漢式的獨行俠。獨行俠過於炫耀個體的力量,而忽略了整個團體,他們以為,憑借自己擁有的資本,完全可以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可是他們卻忘了,憑借一己之力想要包打天下者不是在螳臂當車,就是在癡人說夢。
對於這一觀點,日本的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也說:“鬆下不能缺少的就是合作,合作使鬆下成為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而且,鬆下有一個在我們看來有些奇特的用人觀,即“糊塗的70分原則”。他認為隻要公司適應,不管什麼樣的人才都可以用,程度過高,反而不一定好用。才能過高的人,會認為在這種職位工作很浪費;相反,換成一個程度一般的人,他卻會感激你的信任,為公司竭誠服務。當然,這與鬆下公司的發展史不無關係。因為鬆下公司的起步之初,資金薄弱,所以常常隻能任用三井、住友、三菱等大企業不要的人,而正是這些人使鬆下發展壯大。
鬆下喜歡70分的人才,不僅是因為他們好管理,同時還因為他們有願意合作的態度和強大的團隊精神。相反,出類拔萃的人才喜歡信馬由韁,高高在上,做事情隻願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使一些具體的業務實施起來變得困難重重,無形中就渙散了企業的凝聚力。
合作才能發展,合作才能勝利,這是今天很多企業的共識。合作產生的力量不是簡單的加法,團隊的力量遠遠大於一個優秀人才的力量,協作的力量要大於每一個人力量的總和。
合作是團體的最大優勢,成員間的默契配合會使團體發揮出最強大的力量。拿破侖便深知這個道理。
當年拿破侖帶領法國軍隊進攻馬木留克城的時候,一直所向披靡的法國軍隊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原來馬木留克兵都很高大,一個法國士兵根本打不過一個馬木留克士兵。
後來法國人發現,兩個法國士兵就可以打過兩個馬木留克兵,而一群法國士兵就可以勝過一群馬木留克兵。原來馬木留克兵雖然高大強悍,卻不重視合作,作戰時都隻顧自己打,同伴之間缺少接應。於是,法國士兵調整戰術,避免跟他們單打獨鬥,靠著相互協作,最終擊敗了馬木留克兵。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隻有與人合作,才能彌補自己能力上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合作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因此,成功人士都力圖通過合作的方式完善自己。一盤散沙,盡管它金黃發亮,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把它摻在水泥中,就能成為建造高樓大廈的棟梁。如果化工廠把它燒結冷卻,它又能變成晶瑩透明的玻璃。單個人猶如沙粒,隻要與人合作,就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變成不可思議的有用之材。
“項鏈理論”與團隊精神
對一個企業而言,人才就像一顆顆晶瑩圓潤的珍珠,企業不但需要最大、最好的珍珠,而且要有 “一根線”,一根能夠把這一顆顆零散的珍珠串起來的線,如果缺少了這根線。珍珠再大、再多還是一盤散沙,不能成為一條精美的項鏈。
這根至關重要的線就是能把眾多珍珠凝聚在一起,使其步調一致,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的團隊精神。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一個人靠一種精神力量生存和發展,因為他的理念決定他的生存狀態。一家企業也是如此,無數人的個人精神,融會成一種共同的團隊精神,這是一家企業興旺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