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管理谘詢專家斯和屈特曾對全體哈佛學生做了一項專項研究。“戰爭結束之後,我曾在哈佛大學從事過一項很有趣的研究。我調查了1953屆的全體畢業學生,看他們的生活是否有任何企圖或目標。隨後我問我的一個助手:‘你猜全體畢業生有多少學生有特定的目標?’
“‘50%。’我的助手猜道。
“‘錯了!事實上是低於3%!’我告訴他,‘你相信嗎,100個人裏麵隻有不到3個人對他們的生活有一點想法。我們持續追蹤這些學生達25年之久,結果發現,有目標的3%的畢業生比其他97%的人擁有更穩定的婚姻狀況、更良好的健康狀況,同時,財務情況也比較正常。當然,毫無疑問,我發現他們比其他人有更快樂的生活。’
“‘你為什麼認為有目標會讓人們比較快樂?’我的助手對此深感疑惑。
“因為我們不隻從食物中得到精力,尤其重要的是從心裏的一股熱誠來獲得精力,而這股熱誠則是來自於目標,對事物有所企求、有所期待。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快樂,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生活沒有意義、沒有目標,早晨沒有起床的動力,沒有目標的激勵,也沒有夢想。他們因此在生命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無法想象,大雁在路途中會遇到多少未知的障礙,獵人的槍口、高聳的雪山……可是這些障礙都阻攔不了它們,它們為了達到目標,從來沒有放棄過,而是一次次艱難地衝過關卡和障礙。
補充好體力:準備是成功的保證
內蒙古的達裏諾爾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候鳥重要的集散地。每年四五月份,很多大雁從南方向貝加爾湖遷徙,十月份回遷的時候,也都要在這裏落腳補充食物和養分,它們會修整一個月左右,然後繼續遷徙。
“磨刀不誤砍柴工”,大雁在千裏飛行之前,會好好地準備一下,吃飽喝足。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準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隻有做好準備工作,才能更容易達到自己成功的目標。
拿破侖·希爾說過,一個善於準備的人,是離成功最近的人;一個缺乏準備的人,一定是一個差錯不斷的人,縱然其有超然的能力、千載難逢的機會,也不能保證獲得長久的成功。沒有準備的行動會讓一切陷入無序,最終麵臨失敗的局麵。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所有想獲得成功的人,幾乎就是“天經地義”。
下文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有準備的人戰勝了一個無準備的人。
在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拳壇世紀之戰中,當時正如日中天的泰森根本沒有把年近40的霍利菲爾德放在眼裏,他自負地認為可以毫不費力地擊敗對手。同時,幾乎所有的媒體也認為泰森將是最後的勝利者。美國博彩公司開出的是22賠1泰森勝的懸殊賠率,人們也都將大把的賭注壓在了泰森身上。
在這種情況下,認為已經穩操勝券的泰森對賽前的準備工作——觀看對手的錄像,預測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應對措施,保證自己充足的睡眠和科學的飲食方麵都敷衍了事。
但是,比賽開始後,泰森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找不到對手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卻總是能突破自己的防線。於是,氣急敗壞的泰森作出了一個令全世界人都感到震驚的舉動:一口咬掉了霍利菲爾德的半隻耳朵!
世紀大戰的最後結局當然是:泰森成了一位可恥的輸家,還被內華達州體育委員會罰款600萬美元。
泰森正是輸在準備不足上。當霍利菲爾德認真研究比賽錄像,分析他的技術特點和漏洞時,泰森卻將教練準備的資料扔在一邊;當霍利利菲爾德在比賽前拚命熱身,提前進入搏擊狀態時,他卻和朋友在一起狂歡。雖然泰森的實力確實比對手高出一籌,在年齡上也占盡了優勢,但他最後卻一敗塗地。
可以說,霍利菲爾德的成功和泰森的失敗皆因準備。
當然,在這種一戰定勝負的比賽中,偶然性確實占了很大的比重。這個時候,比的並不是誰的實力最強,而是誰犯的錯誤最少。隻有真正地重視準備,紮實地把準備工作都做到位,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不犯或少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