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在信念的不斷提升中鞏固,唯擁有執著的信念,目標才有實現的可能。許多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都在我們不渝的信念中變成現實。未來,因目標而精彩,因信念而真實。目標,需要明確;信念,需要固守。
目標與信念給人以持久的動力,它是人的精神支柱,如果這根支柱垮了,人也就跟著垮掉了。
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來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在茫茫的沙海裏負重跋涉,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沙一般,撲打在探險隊員的臉上。
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沒有了。
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一隻水壺,說:“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生命的寄托。
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
最終,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壺支撐他們精神和信念的水——
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裏,真正救他們的,又哪裏是那一壺沙子呢?他們執著的信念,已經如同種子,在他們心裏生根發芽,最終帶領他們走出了“絕境”。
事實上,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經曆多少苦難,隻要一個人的心中還有一粒信念的種子,那麼總有一天,他會走出困境,讓生命重新開花結果。
絕不偏離航向:把所有的精力都專注於目標
有一群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亞一帶,每年秋冬季節,它們就成群結隊地向南飛。雖然它們飛得很快,但是幾千公裏的漫長旅途也得飛上一兩個月,一路上可以說是風吹雨打,艱難凶險,時刻麵臨生死存亡的境地。可它們依舊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從來沒有因為困境而止步不前。有一句詩“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大雁們一旦起飛,便不會偏離航向,一直向前。
人生也是如此,隻有不離航向,一直向前,專注於心中那一個目標,並全身心地投入,才會產生最大的力量!下文中戴爾的成功,靠的就是這一點。
邁克爾·戴爾在奧斯汀市的得克薩斯大學讀書,像大多數學生那樣,他需要自己想辦法賺零用錢。那時候,大學裏人人都想有一台屬於自己的電腦,但由於售價太高,許多人買不起。一般人都想要一台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而又售價低廉的電腦,但市場上沒有。戴爾心想:“經銷商的經營成本並不高,為什麼要讓他們賺那麼厚的利潤?為什麼不由製造商直接賣給用戶呢?”戴爾知道,ibm公司規定經銷商每月必須提取一定數額的個人電腦,而多數經銷商都無法把貨全部賣掉。他也知道,如果存貨積壓太多,經銷商會損失很大。於是,他按成本價購得經銷商的存貨,然後在宿舍裏加裝配件,改進性能。這些經過改良的電腦十分受歡迎。戴爾見到市場的需求巨大,於是在當地刊登廣告,以零售價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裝過的電腦。不久,許多商業機構、醫生診所和律師事務所都成了他的顧客。
有一次戴爾放假回家時,他的父母表示擔心他的學習成績。“如果你想創業,等你獲得學位之後再說吧。”父親勸他。戴爾當時答應了,可是一回到奧斯汀,他就覺得如果聽父親的話,就是在放棄一個一生難遇的機會。“我絕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他對自己說。一個月後,他又開始銷售電腦,每月賺5萬多美元。此時,他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而且坦白地告訴了他的父母:“我決定退學,自己開辦公司,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競爭。”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競爭?他的父母大吃一驚,覺得他太好高騖遠了。但無論他們怎樣勸說,戴爾始終堅持己見。終於,他們達成了協議:他可以在暑假時試辦一家電腦公司,如果辦得不成功,到9月他就要回學校去讀書。
戴爾回奧斯汀後,拿出全部儲蓄創辦戴爾電腦公司。當時他隻有19歲。他以每月續約一次的方式租了一個隻有一間房的辦事處,雇用了第一位雇員——一名28歲的經理,負責處理財務和行政工作。在廣告方麵,他在一隻空盒子底上畫了戴爾電腦公司第一個廣告的草圖,朋友按草圖重繪後拿到報館去刊登。戴爾仍然專門直銷經他改裝的萬國商用機器公司個人電腦。第一個月營業額便達到18萬美元,第二個月26.5萬美元,不到一年,他便每月售出個人電腦1000台。積極推行直銷、按客戶的要求裝配電腦、提供退貨還錢以及對失靈電腦“保證翌日登門修理”的服務舉措,為戴爾公司贏得了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