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敏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地,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客戶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她仍主動地去做,毫無怨言。雖然她是設計部唯一的女性,但她從不因此逃避強體力的工作。她從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為一名客戶做一個可行性的設計方案,時間隻有3天。這是一件原本難以做好的事情,接到任務後,子敏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3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
3天後,她帶著布滿血絲的眼睛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做事積極主動、工作認真,成為公司的骨幹。
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不主動去完成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種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的人!”
無論什麼工作,都需要這種不找任何借口去執行的員工。對每個職場中人而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要用任何借口來為自己開脫,完美執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其實,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借口,體現了一個人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同時也決定了一個人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
積極主動的人與消極被動的人之間的差別,從小地方就看得出來。積極主動的人(以下簡稱a先生)計劃好一個假期,就真的會去度假;而消極被動的人(以下簡稱p先生)也計劃好一個假期,卻拖延到明年再打算去。a先生認為應定期參加社會活動,結果他真的做了;p先生也認為該多參加社會活動,但他會找出各種借口來拖延。a先生認為應該寫一封信給一個人來恭賀他的成就,他真的寫好並立刻寄出;p先生卻找了一個理由來拖延,結果一直沒有寫。
他們之間的差異也會在大事上表現出來。a先生想要自己創業,結果他說做就做;p先生也想創業,但他總是在最後關頭發現“不該做”的“好”理由。a先生已經40歲了,他很想換一個新工作,結果他真的去做了;p先生也一樣,但他一直猶豫不決,以至於什麼事也沒有做成。
他們的差異也會在各種行為上表現出來。a先生想做就做,因而獲得自信、安全感、獨立自主以及更多的收入;p先生想做不做,因而永遠度日如年。
主動的a先生會成就許多事情;被動的p先生很想做事但不會真的去做。
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拒絕借口,不斷去完善自己的執行能力。 在工作中,優秀的員工從不找任何借口,他們總是把每一項工作盡力做到超出客戶的預期,最大限度地滿足老板和客戶提出的要求,也就是“滿意加驚喜”,而不是尋找借口推諉;他們總是出色地完成老板安排的任務;他們總是盡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同事需要幫忙時,從不找任何借口推脫。“沒有任何借口”做事情的員工,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服從、誠實的工作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職業精神,一種完美的執行力。
雁群vs羊群:執行力強,鑄就高效
一群遷徙飛行的大雁,即使在改變隊形與方向的時候,也能夠根據頭雁的命令自動調整不同的速度,始終使隊形保持優美、協調、高效、目標一致、充滿活力,最終完成上千公裏的飛行。
而羊群就不同,一群被趕往牧場的羊群如果沒有牧羊人的驅趕,它們隨時可能停下來不走了,隊伍行進得很慢而且亂七八糟,漫無目的。
可見,在大雁組織中,員工執行力強,管理成本低,企業充滿活力;而在羊群組織中,員工執行力低下,管理成本高,企業也就缺乏競爭力。
很多企業家會有這樣的共識,凡是發展快且發展好的世界級公司,都是執行力強的公司。蓋茨曾坦言:“微軟在未來10年內,所麵臨的挑戰就是執行力。”ibm前董事長兼ceo郭士納也認為:一個成功的公司管理者應該具備三個基本特征,即明確的業務核心、卓越的執行力及優秀的領導能力。
做一件事,光有好的決策是不行的,還要有強大的執行力,否則,就不能實現高效。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戰爭》中曾描寫了一個細節:
“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有一次,我說:‘夥計們,我要在倉庫後麵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麼多。倉庫有窗戶和大節孔,候選人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和節孔觀察他們。我看到夥計們把鍬和鎬放到了倉庫後麵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鍾後開始議論我為什麼要他們挖這麼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6英寸深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則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裏麵還有軍官埋怨他們不該幹挖戰壕這種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後,有個戰士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後離開這裏吧,那個老人想用戰壕幹什麼都沒關係。最後,那個戰士得到了提拔。我必須挑選不找任何借口完成任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