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感悟逆境:隻有堅毅者才能到達榮譽的聖殿(3)(1 / 3)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但是後來他卻成了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曆。許多媒體采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記得有這樣一個情節,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台後麵,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十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一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隻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人生箴言:

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在跌倒後能一次一次爬起,在苦難中毫不退縮、不言放棄的人。就像玻璃鋼的杯子,哪怕摔得再多,它還是能一次又一次以自己的完好證明著自己的韌性。不倒翁並非不倒,隻是它在倒了之後能重新站立!

忍耐和堅持是痛苦的,但它能逐漸給你帶來好處

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磯音樂中心的錢德勒大廳內燈火輝煌,座無虛席,人們期盼已久的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正在這裏舉行。在熱情洋溢、激動人心的氣氛中,儀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終於來到了。主持人宣布:瑪莉·馬特琳在《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全場立刻爆發出雷鳴般經久不息的掌聲。瑪莉·馬特琳在掌聲和歡呼聲中,一陣風似的快步走上領獎台,從上屆影帝——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過奧斯卡金像。

手裏拿著金像的瑪莉·馬特琳激動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話要說,可是人們沒有看到她的嘴動,她又把手舉了起來,但不是那種向人們揮手致意的姿勢,眼尖的人已經看出她是在向觀眾打手語,內行的人已經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說心裏話,我沒有準備發言。此時此刻我要感謝電影藝術科學院,感謝全體劇組同事……

原來,這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竟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女。

瑪莉·馬特琳不僅是一個啞巴,還是一個聾子。

瑪莉·馬特琳出生時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個月後,被一次高燒奪去了聽力和說話的能力。

這位聾啞女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她從小就喜歡表演。8歲時加入伊利諾伊州的聾啞兒童劇院,9歲時就在《盎司魔術師》中扮演多蘿西。

但16歲那年,瑪莉被迫離開了兒童劇院。所幸的是,她還能時常被邀請用手語表演一些聾啞角色。正是這些表演,使瑪莉認識到了自己生活的價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這些演出機會,不斷鍛煉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歲的瑪莉參加了舞台劇《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飾演的是一個次要角色。可就是這次演出,使瑪莉走上了銀幕。

女導演蘭達·海恩絲決定將《上帝的孩子》拍成電影。可是為物色女主角——薩拉的扮演者,使導演大費周折。她用了半年時間先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瑞典尋找,但竟然都沒找到中意的。

於是她又回到了美國,觀看舞台劇《上帝的孩子》的錄像。她發現了瑪莉高超的演技,決定立即啟用瑪莉擔任影片的女主角,飾演薩拉。

瑪莉扮演的薩拉,在全片中沒有一句台詞,全靠極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動作,揭示主人公矛盾複雜的內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悅和沮喪、孤獨和多情、消沉和奮鬥。瑪莉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她勤奮、嚴謹、認真對待每一個鏡頭,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讓人拍案叫絕。

就這樣,瑪莉·馬特琳實現了人生的飛翔。她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聾啞影後。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的成功,對每個人,不管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都是一種激勵。

人生箴言:

人們有時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製於人,那錯處不在我們的命運,而在我們自己。

麵對困難,你強它便向你示弱

一個女兒對她的父親抱怨,說她的生命是如何痛苦、無助,她是多麼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個人惶惶然然,隻想放棄。她已厭煩了抗拒、掙紮,但是問題似乎一個接著一個,讓她毫無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