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廣告業務的發展(3 / 3)

——開展多渠道報紙發行工作,開拓報紙發行的深度和廣度,城市報紙在公共場所、交通要道、學校、旅館、醫院和居民區開展報紙零售工作。

——擴大廣告業務,開展橫向聯合,組織協作,增加收益。

——報社所屬的印刷廠,在保證印好本報的情況下,開展綜合經營,承攬各種報紙、雜誌乃至書籍的印刷業務,以廠養報。

——編輯出版其他報紙雜誌。一九九一年全國有125家報社辦有其他的報紙,有83家報社辦了雜誌,有些報社還辦有出版社。

——開展與新聞事業有關的服務性經營。如開辦印刷器材服務公司,攝影、放大衝洗服務部,新聞器材供應和信息服務,國內旅遊服務,等等。一九九○年全國有180多家報社辦有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經濟實體。

改革勞動人事管理

至一九九一年底,不少報紙改變了領導體製,實行了社長為主的編輯業務、經營管理並行的“雙軌”運行機製,調配了社一級人員主持經營與管理工作。省級以上報社編輯、采訪等部門完成了業務技術職稱評定工作;對中層以上幹部實行聘任製;對工廠、廣告、發行等方麵的主要負責人實行投標選舉,中標後再行聘任。有的報社印刷廠還實行抵押有償承包,大約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省級以上報社印刷廠實行自負盈虧,與報社簽定了關於報紙承包印刷合同;有近三分之一的印刷廠實行二級核算,使其在經營和人財物調配方麵有適當的靈活性。有的報社印刷廠承包後,又與各個車間分段承包,規定產品、產量、質量、消耗、成本、設備維修保養、安全生產、勞動生產率等多項指標,然後分解到班組和個人。在新技術應用部門,有的報社一開始就實行計件工資和獎勵的辦法,從而促進了新技術設備效益的發揮。此外,在編輯部還實行定額管理、評好稿等辦法;在經理部和其他輔助部門分別就一項或幾項工作建立承包製或崗位承包責任製;在獎金分配上力求體現多勞多得,以拉開職工收入的檔次。

到一九九一年年底,全國報紙從事經營、廣告的人員大約有2.5萬人,占報紙從業人員總數的13%。他們的教育水平、文化素質都有所提高,其中具有大專學曆的人員約占30%左右。還有一批科技人員包括工程師、經濟師在經營管理部門任職。許多報社為了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人員的素質,開展各種各樣的業務培訓。

中國報紙事業經營與管理改革的成就是明顯的。首先在認識及指導思想上發生了根本變化,從過去的“伸手向上要”轉變到“自己創”;從過去“隻抓辦報就過得去”,認識到“不抓經營管理日子就過不去”。由於指導思想的轉變,經營管理工作在報社中的地位提高了。改革把報紙經營推向了市場,推向了競爭,從過去的封閉出版型逐漸轉為開放式的出版經營型。報社自我發展的能力增強了,不但承受了新聞紙價暴漲的衝擊和各方麵費用增加、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挑戰,而且多數報社從“吃皇糧、拿補貼”轉而有所盈餘,減輕了國家的負擔,並自籌了大量的技改資金和基建資金。由於報社經濟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增強,還改善了報社的工作條件和職工生活條件,增加了集體福利和職工收入,從而增強了報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鞏固了職工隊伍。

但是,也應該看到,這些改革還是初步的。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模式的禁錮以及習慣勢力的影響,報社經營管理工作的改革在總體上還沒有根本的突破,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加以各地區各方麵發展極不平衡,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有待在今後的實踐中解決。報紙經營與管理幹部的數量不足和整體素質不高,是進一步提高經營與管理水平的巨大障礙。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中國報紙的經營管理水平正處於從經驗管理階段向現代化管理階段過渡中。